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 “2010中國綠色產業和綠色經濟高科技國際博覽會”正在北京展覽館舉行。節能減排館內,長虹展出的平板電視、空調、手機和冰箱等優秀節能產品,廢舊家電回收處理技術和裝備及產業化等項目,領銜綠博會電子信息產業,受到多方關注。
令觀眾感慨的是,這些新技術均出自有50年歷史的家電企業長虹。中國市場不缺少知名的企業,也不缺少輝煌一時的企業。能夠在50多年來不斷穩步壯大發展的企業卻鳳毛麟角。作為為數不多的家電企業中的常青樹,長虹歷經改制、變革、金融危機等種種變故,但無可置疑是仍是中國家電行業的巨擘。那么,長虹成功的戰略密碼是什么呢?
密碼之一:永不停息的結構調整
過去50年,是中國歷史上創新速度最快、經濟活躍度最高的50年,中國電視業也經歷了從無到有,從黑白到彩色,從CRT到平板的過程。每一次轉變,都有一大批企業被淘汰,而長虹卻始終屹立在轉變的潮頭,這其中的秘密就是產業結構不斷調整。伴隨著每次的家電產業革命,長虹由軍工轉向民用、由無線電轉向彩電、由CRT轉向平板、由單一的彩電產銷轉向信息家電概念的轉型,長虹的蛻變總是先行一步。
從長虹的產品結構來看,彩電、冰箱、空調、IT三大產業均有用較強的營收能力,2010上半年營收份額分別為33.8%、22.7%和16.7%,區別于其他家電企業的“黑白分明”,長虹的產業調整先人一步,但在連接器和線束、化工材料業務、橡膠業務等領域,長虹采用了成立各領域合資公司的方式來實現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或可被稱為“抓大放小”。
另一方面,長虹的發展也在經歷著橫向、縱向的延伸。長虹在已擁有龐大產業規模的前提下,仍然保持著大踏步的前進速度。從自身的發展來看,長虹正在興建中國首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完整的OLED屏生產線,并首先實現了等離子電視的全產業鏈,長虹實現了縱橫雙貫。
密碼之二:搶占高端的技術創新
近年來,長虹在技術上邁出的最大一步非“等離子自主全產業鏈”莫屬。眾所周知,核心技術一直是國內平板產業的“隱痛”,長虹等離子面板的投產為中國面板產業的空白打開了一道門,當掌握面板核心技術的企業看到長虹技術的自主化實現后,才迫使它們放下架子搶占國內面板投資機會。
不僅如此,長虹OLED產業已先人一步走在了行業的前頭。OLED是平板顯示的“新貴”,具備了信息顯示和器件制造所要求的幾乎所有優異特征,被公認為是繼LCD、PDP之后最理想和最具發展前景的第三代顯示技術。長虹正在逐漸掌握下一代平板顯示技術的話語權。
“軍工”應被稱為長虹產品的品質屬性,因此長虹對與產品的可靠性擁有與其他企業不同的看待和設計方式。根據中國電子商會連續幾年的平板電視消費者使用故障率調查顯示,長虹的故障率明顯低于平均水平。
密碼之三:剛柔兼濟的管理制度
中國家電企業管理上的改制是很難推行的,尤其是像長虹這樣從幾十人的小廠發展而來的企業,大規模的改革將關系到個人的利益,從人管人到制度管人,難免質疑和非議。但長虹董事長趙勇決定,花費1億元打造中國家電企業信息化,力推用制度管人。對于一個利潤率并不高的家電企業來說,拿出1億元巨資,構建核心信息系統平臺資源共享,增加產業公司反應靈敏度,弱化集權制,趙勇的決定確實是需要很大勇氣的。
長虹的財務制度也進行了“化繁為簡”改革,子公司的日常財務結算,完全納入集團財務共享中心,供應商、采購商等外部財務往來更加便捷、效率大幅提高。預防了潛在的突發性財務危機。
剛性管理制度改革之下,長虹保留了50年發展的企業文化精髓,將“員工滿意”擺在了長虹發展宗旨和核心價值觀的首位,有制度不等于刻板、教條;長虹管理制度也同樣融合了人文關懷。大到在汶川地震中長虹的自救和施救的舉措、小到關注每個員工的職業規劃,長虹做到了。這些都成為長虹數十年“蛻變升級”的原因。
推薦閱讀
冠捷收購飛利浦在華電視業務目的曝光,騰訊家電從冠捷內部人士處獲悉,此次收購目的是為冠捷旗下全資子公司明年在港交所上市鋪路。 冠捷此前曾公告,公司及全資附屬公司艾德蒙控股以123萬歐元收購飛利浦銷售股份,歐>>>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解讀長虹半個世紀“蛻變升華”的密碼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33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