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網(wǎng)10月14日訊]今年七月,美國加州大學發(fā)表的一篇論文:“蘋果的iPad和iPhone誰分到最多價值?”(Capturing Value in Global Networks:Apple iPad and iPhone?)中理清一件事實,雖然眾所皆知,熱門的蘋果商品都是在中國大陸制造,但最后依舊是品牌的宗主國──美國,分享到最多利益,在iPhone4和iPad上分別分到58.5%、30%的利潤。這數(shù)字之高,應該超乎多數(shù)人的預期。
蘋果最主要的代工方鴻海又分到多少呢?以鴻海為主的臺商,該是蘋果家族之所以成功的背后推手,因此分到的利潤應該極為可觀吧?但在這篇論文中卻認為一支iPhone臺灣僅僅分到0.5%的利潤;iPad則是2%的利潤。
南韓靠著三星、LG供應的內(nèi)存、處理器等關鍵零組件,則分別在iPhone、iPad輕松賺上4.7%、7%的利潤,分別是臺灣的9倍和3.5倍。
以美國人的角度,這篇論文可以讓他們士氣大振;也足以駁斥近來“制造外移”將讓美國國力下滑的主流言論。這篇在喬布斯辭世前三個月問世的論文,也可視為他終身成就的另一種肯定:雖然蘋果公司將所有硬件工作都外包,讓給亞洲國家去做,“但真正高附加價值的產(chǎn)品設計、軟件研發(fā)、產(chǎn)品管理,營銷,以及其他高薪工作都留在美國” ,論文中寫道。
推薦閱讀
10月18日消息,據(jù)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國際貿(mào)易委員會昨日對臺灣宏達電訴蘋果專利侵權一案作出初審判決,負責該案的行政法官查爾斯布洛克(Charles Bullock)認定蘋果沒有侵犯宏達電所說的4項專利權。 ITC法官查爾斯布羅>>>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33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