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連鎖目前正力推明碼標價 但推行中仍存在一些“困”與“惑”待解決
家電明碼標價和明碼實價到底有何區別,對連鎖賣場和消費者而言,所謂的明碼標價到底存在哪些傷痛與困惑,相關方將如何應對以讓消費者滿意?目前,東莞三大家電連鎖都在漸推明碼標價,但這一標價與明碼實價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對此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家電賣場都存在一些“困”與“惑”,后者更表示目前正積極研究對策,以迎合消費者的需求。但也坦承,隨著相關部門加大推進和嚴查力度,今后議價幅度進一步走低的可能性甚大,“今后的競爭將取決于服務與品質的提升”。
家電賣價曾暗藏“潛規則”
和連鎖超市直接按標簽價結單有所不同,在家電賣場選購家電長期以來都需要“砍價還價”,而自身議價能力的強弱則最終決定了所掏“碎銀”的多少,基本上處于一種“不透明”的消費狀態。
對此,有業內人士揭秘稱,行業多年來已經形成了以下的定價規則,即供應商從自身品牌定位出發需要維護其產品價格的統一性,這時供應商一般會給零售商確定兩個價格標準,“一個是統一掛牌價,一個是最低零售指導價”,并要求零售商照此要求執行。但在實際具體銷售過程中,銷售人員往往根據現場情況進行產品推薦和價格協商,最低零售指導價常成為成交底限,而實交價格則可在兩個價格標準之間浮動。比如某合資品牌空調,市場統一掛牌價為4599元,而最低零售價只要3999元,從而存在近600元左右的還價空間,“有的傳統大家電甚至可能更大一點”。
“但對消費者而言,一般只能看到賣場的標簽價,但對底價卻知之甚少”,這使得在相應的賣價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潛規則”。
三大家電連鎖
漸推明碼標價
實際上,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是零售企業在服務時的應盡之責。但此前家電賣場,較為慣常的手法是“高標價、大讓利”,以此讓消費者感覺“撈”了不少“實惠”, 盡管最終“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但并未討得“多少便宜”。
針對這一行業通病,有關部門于今年初及時出臺了有關商品和服務實行明碼實價的規定,這也得到了東莞連鎖家電賣場的熱烈響應。
3月中旬前后,東莞蘇寧聯合上游供應商,率先宣稱在全城門店實行明碼標價,而隨即東莞國美亦聲稱推行明碼標價,“并將嚴格執行”。
“從原來的自定零售價,到在原來的零售價和成本價區間確定一個標價,我們也做出了相應嘗試。”時尚電器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僅實行半月后便發現不能適應市場,于是再次統一調低并標為成本價,“這與之前相比,電腦等標低了約5%,而傳統家電則低了8%~10%”。
上述賣場解釋稱,現已將廠家的讓利優惠減除后直接標價,“整體是件好事,也有利于價格透明化”。
就市場的情況來看,家電的標價也的確有所回落,而數碼3C品類和小家電的價格最接近最終成交價。
明碼標價與明碼實價存在一定“差距”
記者日前走訪城區門店發現,在與促銷員初次見面,試探家電價格是否可以打折時,對方一般都會一本正經地告知“場內家電已實行明碼標價,沒啥大的浮動”。當記者流露出購買某款家電的意愿后,促銷員則表示可“適當優惠一點,讓利100~200元”。一旦拋出某對手賣場的最終賣價,那促銷員則會向相關主管“申請一番”,最后告知可以“對手的價格成交”。
根據“明碼實價”的有關規定,“明碼”要求價格公開透明,而“實價”則要求經營者根據成本、合理利潤,以及市場供求狀況標出不“注水”的真實交易價格。由此可見,現行的“明碼標價”與“明碼實價”尚存在一定的距離,其標價也還不是最終的實際成交價。上一頁 1 2 下一頁單頁閱讀
推薦閱讀
國美電器日前宣布,將接手原百思買莘莊旗艦店,將其打造經營面積1萬平方米的大型家電購物中心。該店將于6月18日開業,國美方面透露,在開業促銷期間,折扣力度將超過以往任何一家新店。上海國美總經理劉永剛表示,新>>>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家電零售明碼標價與明碼實價尚存差距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33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