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美、蘇寧的圍攻下,京東商城將何去何從?無疑也成為業內人士密切關注的話題之一。
網商大戰一觸即發。
攜傳統采購、渠道優勢,“五一”節前夕,國美網上商城大張旗鼓地上線了;與此同時,蘇寧易購也祭出100億的年銷售額的目標。
對此,日前當當網聯合總裁李國慶甚至在其微博上公開貶損京東商城稱,“國美、蘇寧易購沖進電子商務,從家電品牌商了解到,其在采購成本上比京東大多低8個點呢。看來(人家)是動真格的了。”
而此種說法,也在一位家電業人士處得到了佐證,其甚至稱,在個別毛利較高的小家電產品上(如電飯煲、電磁爐、電餅鐺之類的生活家電),雙方的進價差距能夠達到12~15個點。
此前,由于獲得了高達15億美元的巨額融資,業界對京東“虧損-擴張-融資-虧損”的經營怪圈有頗多質疑。而在國美、蘇寧的圍攻下,京東商城將何去何從?無疑也成為業內人士密切關注的話題之一。
低成本而非高毛利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國美和蘇寧電子商務網上看到,兩家巨頭均不約而同地將3C產品(計算機、通信、消費類電子產品統稱)作為主流銷售品類,這與京東商城的主流品類很接近。
對于國美、蘇寧比京東采購成本低的問題,曾經在京東商城任總裁助理的劉爽指出,國美和蘇寧的采購成本的確比京東低一些,但不同的品類,差價不同。且這并非是決定成敗的關鍵要素。
根據公開財報,國美、蘇寧的商品毛利率在18%左右,費用率在12%左右,凈利率在5%左右。
而電子商務的商業模式關鍵在于運營上的低成本,而非高毛利。京東的毛利率不到國美、蘇寧的1/3,但是費用率卻只有國美、蘇寧的1/2。這也是京東可以低價的原因。國美線上即使能得到國美線下一樣的采購優勢,如果不能控制運營成本,競爭優勢也并不明顯。
一位電子商務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3C類產品的價格波動非常快。其核心的技術是在于準確判斷其價格波動并實現快速地庫存周轉。從財務角度來說,庫存周轉越快,那么資金效率就越高。舉例來說,1萬元的采購金額,一個月周轉1次和一個月周轉3次有著本質的區別。假如毛利率只有1個點,如果資金周轉3次,那么就產生了3個點的毛利。電子商務最大的優勢就是周轉速度快。
電子商務的另一個核心競爭力是數據的累積和分析。通過數據的應用去降低每個環節的成本,這也與庫存周轉速度悉悉相關。由于電子商務能掌握每個地區每個客戶的購買數據,海量數據的分析就可以指揮供應鏈。通過數據來判斷哪些產品在哪些地區好賣,某個時間點,應該采購多少產品,并且將這些產品有針對性地放在哪幾個倉庫里等等。當系統和數據的功能日益強大,電子商務企業的邊際成本會越來越小。上一頁 1 2 下一頁單頁閱讀
推薦閱讀
[中國家電網7月28日訊]從2002年到2011年,短短的九年間,深圳國美扎根深圳,輻射東莞、中山、惠州、珠海、梅州等地,已穩居深圳家電業的領軍者行列。 為了回饋消費者對國美的支持與信賴,7月30日至8月7日,深圳國美電>>>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商大戰升級:國美電商上線 京東避實擊虛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34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