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價4500元的洗衣機,三輪講價后,明碼實價竟然直降1200元成3300元。
難道明碼實價也會“忽悠”人了?
現(xiàn)象:標價4500元能讓利1200元
據(jù)悉,今年3月,14家企業(yè)共同簽署了一份《明碼實價自律宣言》,并承諾對所售賣商品實行明碼實價。
當時國內(nèi)很多媒體報道過幾大電器賣場均已實行“一口價”的新聞。
然而,時隔三個多月,市民劉先生到家電商場購買洗衣機時,“卻差點就讓明碼實價給忽悠了。”
上周末劉先生和妻子去中街選購洗衣機,在某家電商場相中了一款標價4500元的洗衣機。“當時才晚上7點,導購員就聲稱快關門了,他能把價格做到很低,讓我和妻子趕緊買。”劉先生說。
據(jù)劉先生介紹,這位導購員一看就特別有經(jīng)驗,也會把握劉先生和妻子預購洗衣機的急切心理,所以對洗衣機的價格一降再降,來吸引劉先生購買。
“最開始的時候,導購員說這款機器剛上市,沒有優(yōu)惠活動,看我和妻子嫌價格貴,就立馬改口說能參加以舊換新,在價格上立減了300元錢,明碼實價變成4200元。”劉先生說,“減完300元后,導購員看我還猶豫,他又表示問問經(jīng)理看看能不能再減500元。”
即使減完500成3700元,劉先生還是覺得貴,于是又跟導購員進一步講價,最后,導購員說價格能做到最低,只要3300元就能買走這臺洗衣機。
于是,劉先生以3300元的價格買下了這臺標價4500元的洗衣機。
調查:明碼不實價成行業(yè)通病
現(xiàn)象:不少賣場都可以講價
昨日,記者走訪了沈陽六家大型家電商場發(fā)現(xiàn),明碼不實價并不是劉先生一個人的經(jīng)歷,而是幾乎所有商家在售賣中存在的通病,不實空間從幾十元到千余元不等。
正在商場選購電器的市民洪先生表示,通常市民都覺得在商場里的東西都是明碼實價,不用講價就能買到實惠。
然而,自己和身邊的不少朋友在實際購買中發(fā)現(xiàn),有時候只要多問幾句,就能得到不少價格實惠;有的時候,在一家商場講完價后,再到另一家臨近的商場以講完價的價格再去講價,往往還能拿到更低的價格。
中街一家家電商場售貨員表示,目前多數(shù)家電賣場在售賣的電器上幾乎都換上了統(tǒng)一的價簽,明確標明家電零售價格,以前隨處可見的“直降××元”、“買就送”等類似宣傳標簽已不太多見,但并不代表明碼實價縮水的情況不存在。
隨后,記者以市民身份在五家沒有優(yōu)惠活動的家電商場,表示想要購買一臺標價為9888元的電視機,在分別進行幾輪講價后,在五家商場分別拿到的最終售價為7000元、6500元、8000元、6800元和7600元,可見明碼實價已名存實亡。
聲音
市民明碼不實價未必是壞事
“其實明碼不實價未必就會傷害到消費者利益。”市民洪先生表示,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貨比三家,在比較中不斷講價,最終獲得最大的價格優(yōu)惠,何樂而不為。
“如果商家真的明碼實價,最后只能花較多的錢買商品,才是真正的損害消費者利益。”市民馬先生表示。
商家競爭壓力下的無奈選擇
昨日,多家電器商場相關工作人員均表示,雖然明碼標價后仍有還價余地這一做法,引起了一些市民的質疑,但即使商場真的明碼實價,市民講價行為也在所難免,這樣一來,商家的利益就會受到損傷,很容易賠錢賺吆喝。
“而且多數(shù)時候,商家選擇價格優(yōu)惠都是迫于激烈競爭下的無奈之舉,本意都是吸引購買力,并無惡意欺騙之意。”
專家明碼不實價造成惡意競爭
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郭德仁認為,商家簽署了《明碼實價自律宣言》,就說明商家的初衷是為了讓消費者真的享受到實惠,但在實際競爭中,為了獲得利潤,盡可能多地占有市場份額,只能無奈地選擇價格優(yōu)勢這一略顯低級的競爭手段,最終造成整個行業(yè)的惡性競爭,甚至是一種誠信缺失的表現(xiàn)。
“市場的規(guī)范主要依靠商家的自律,自律使家電價格幅度進一步走低,縮小或去掉議價空間,才能讓家電競爭向服務與品質的提升來轉變,使市民受益。”
推薦閱讀
韓聯(lián)社北京9月5日電 LG顯示器社長權暎壽4日同我國駐北京特派記者舉行懇談會表示,今年年初FPR(不閃式3D)方式在3D電視機市場的份額為零,而上月FPR方式的份額逼近六成,令人刮目相看。 他說,公司設定爭取在中國國慶節(jié)>>>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沈陽]明碼實價仍不實 家電講價可以有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34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