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網訊】世博會營銷正如火如荼上演,其周期長達半年之久,對中國企業而言,作為全球200多個國家縮影的平臺,這無疑是一場完全區別于奧運營銷的全新考驗。在海爾以創新領跑世博營銷的同時,美國市場營銷學的權威菲利普·科特勒在其著作《營銷管理》(第十三版·中國版)中,從品牌層面對海爾給予了極高評價。科特勒認為,創新的海爾是極具顛覆性的,“如果有一個公司可以顛覆中國過去生產低成本次品的形象,那么它就是白色家電生產商海爾。”
全球化品牌戰略驅動,海爾立足本土走向世界
科特勒在幾年前接受記者采訪時曾指出,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步伐較慢,關鍵在于中國企業家營銷觀念和意識的落后。但如果說中國還有一家企業能夠讓這位營銷大師刮目相看的話,那就是海爾。
2005年底,海爾進入第四個戰略階段——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此時,中國企業營銷方式普遍刻板,依然把對中國區域市場的廣告、促銷等作為主要營銷手法,其目的大多還是實現利潤的短期實現,缺乏營銷的長遠眼光。與之不同,海爾則加大了品牌建樹的力度,從奧運營銷承擔中國品牌責任,到世博營銷的凸顯全球化品牌張力,海爾對營銷的理解,已經不是單純的利潤回報,而是通過營銷投資的方式,提升海爾的品牌影響力。
同時,海爾已經不再滿足于對本土消費者的需求滿足,而將品牌投資意識拓寬到了全球。在美國,海爾贊助NBA全明星賽,海爾品牌走進美國千家萬戶;在英國,歐洲第二大家電經銷商Comet渠道向當地消費者主推海爾高端滾筒洗衣機;在日本,Bic Camera渠道主推4個套餐,其中有3個是海爾產品套餐;在印度,海爾成為印度當地三大冰箱供貨商之一;在泰國,海爾空調在泰國工廠投產,實現了本土化;在巴基斯坦,海爾全球設計團隊研發的"寬體冰箱"在當地上市;在澳洲,海爾在澳大利亞舉行大規模品牌宣傳活動……。
據世界著名消費市場研究機構Euro monitor(歐睿國際)公布的數據顯示,海爾在2009年便以5.1%的全球市場份額成為全球第一白色家電品牌。在《營銷管理》一書中,科特勒也對海爾的全球化戰略十分肯定,他認為“海爾采用了成功的戰略,專注于在中國本土建立巨大的市場,然后進軍海外市場”。
世博營銷創新,海爾演繹中國智慧
如果說全球化戰略是海爾代言中國制造全球化的的策略基石,那么,跳脫平常的營銷革新則是海爾品牌的驅動力,它更彰顯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海爾智慧。尤其在當前舉世矚目的世博會營銷平臺上,海爾屢屢以創新之舉長袖善舞,將品牌提升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自3月份以來,青島海爾、海爾美國、海爾澳洲和海爾歐洲分別贊助世博山東館、美國館、新西蘭館和意大利館,成為世博會百年歷史上唯一一個同時向世博會多個國家館提供贊助的國際企業。這一創新性的營銷模式,不但將海爾在全球市場的本土化能力彰顯的淋漓盡致,同時也把世界多元文化和更多先進的消費理念帶到了上海世博會,這與可口可樂、西門子等國外百年商業巨頭動輒砸重金的營銷手段相比,更多呈現出一種中國式的智慧。
《孫子兵法》有云:取用于國,因糧于敵。意思就是軍隊在深入別國作戰時,要充分利用別國的資源解決自己的問題。而將此法運用在企業經營上,就是巧妙借助別人的力量實現自己的營銷目標,此方為上乘之策。這個策略的前提就是首先要能夠深入別國,海爾目前恰恰擁有這樣強大的實力,從而為其營銷模式的創新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以中國智慧引領現代科技,海爾在產品方面的創新也在本次世博會上大放異彩。尤其是6月份剛剛在世博會上揭幕的“海爾物聯之家”,以引領行業發展的先驅姿態展示了50多款“綠色低碳”的物聯網智能家電。據介紹,海爾“物聯之家”將高度發達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嵌入產品之中,讓消費者既能夠放心使用不再擔心能源浪費,又能通過家電整體物聯,實現安全、綠色、舒心、多彩的真正智能生活。
毋庸諱言,當前中國品牌的整體實力仍大大遜于國際品牌,需要有更多像海爾這樣立足本土的全球知名品牌出現,方能與國際巨頭在國際舞臺上進行整體抗衡。而海爾的全球化意識以及創新思維,則具有借鑒意義——中國企業只有基于國際化視野之上來演繹中國特色的創新商業智慧,才能為自己贏得更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
推薦閱讀
2011年端午節悄然而至,各個銷售商也整裝待發準備新一輪熱火朝天的促銷活動。據悉,5月27日大中電器率先拉開了端午節促銷活動的帷幕,重磅推出端午年中大決算活動,為消費者提供震撼的低價,避開消費高峰期,使消費者>>>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科特勒盛贊海爾 創新成就全球第一!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35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