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大的電子產品零售商百思買入華5年來質疑聲不斷,而最近兩年幾無門店增加的局面更是傳出“其可能撤出中國”,更有消息稱百思買在上海的數家簽約門店最終沒能入駐。昨日,百思買對本報記者回應指出,對于近期外界關于“百思買退出中國市場”的傳聞,百思買的態度是:對于謠言不予置評。
中國區負責人接連更換
“我已離開百思買,我所在的部門人員也更換了”,昨日一位曾在百思買工作的員工向記者這樣反饋,“百思買的人事變動挺大的”。
據了解,2006年,百思買收購江蘇五星電器,進軍中國家電零售業,并采取了百思買、五星雙品牌運作模式。不過入華5年來,其中國區負責人已更換了3位。有消息稱,百思買在上海一直希望加快拓展速度,但去年一年便有3個簽約項目最終沒入駐。
百思買曾在2008年加速了店面的擴張,到2008年底,門店數量增加至7家。不過在那之后的兩年,百思買的門店擴張再次陷入停滯。“這種擴張速度與國美、蘇寧等本土家電連鎖企業動輒百余家一年的數量相比,簡直可以用蝸牛式擴張來形容”,一位業內人士如此評價。
外資家電連鎖“水土不服”
一位本土連鎖企業的高管認為,百思買雖然在全球取得了領先地位,但這與其在中國的發展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在任何一個區域市場的比拼,首先還是以網點數量為基礎的”。不過這位高管也指出,百思買目前在華的局面還不能以“失敗”作結,“畢竟每個公司的發展策略是有區別的,百思買在經營方面還是有不少的特點值得中國連鎖企業學習”。
對本報記者的采訪,百思買謝絕了回答。“我們會在適當的時候,安排一個合適的場合予以回答”,百思買這樣回應。
原因:未能掌握主導權
分析人士認為,造成外資家電零售商在華“水土不服”現象的原因,其實是誰掌握主導權的問題。在內資家電賣場內,家電供應商通過租賃場地、派駐促銷員掌握了大部分主導權,而外資家電零售商則通過現金買斷的方式獲得整個賣場的主導權,這種方式的區別導致了外資家電連鎖企業在品類的豐富度上遠不如本土連鎖企業。
推薦閱讀
是堅持等離子,還是選擇液晶,或者布局3D,四川長虹現在正面臨是否轉型的痛苦。 7月20日,四川長虹一位內部高層人士向記者透露,長虹雖然以等離子電視為特長,但是公司并不吝惜在液晶技術上的研發投入,“我們的戰略>>>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區負責人接連更換百思買擴張停滯兩年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36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