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開始,隨著LED背光技術的日益成熟,中外品牌全面將市場突破口集中在LED電視產品上,一場以海信LED液晶電視為主角的中國彩電業戰略轉型大幕拉開。
來自第三方市場調查結構中怡康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五一”期間,中國LED市場更是出現了井噴,從4月26日至5月2日一周內,共銷售LED液晶電視71756臺,環比增長了340.2%,同比增長了5832.1%。LED的銷售額已經占到液晶電視銷售總額的22.6%。
如果說,過去10年間,國內彩電企業在成功推動液晶、等離子對顯像管電視的換代過程中,始終是以一種參與者的角色,那么,從去年開始的這一輪LED液晶電視升級浪潮,以海信為首的中國彩電企業則開始“當家作主”,在中國市場以主人的方式迎接外資企業的競爭,并以逐步掌握的LED液晶模組等核心技術優勢,攜手中外企業共同在全球市場上掀起一輪LED液晶熱浪。
自2009年11月份以來,海信LED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連續數月超過30%,高居中國LED液晶電視市場第一位。在這場以“核心技術快速升級”為特點的市場大戰中,中國力量和話語權快速崛起,并最終以國內品牌占據7成以上市場份額,為這場已經全面拉開的LED液晶升級戰打下堅實的基礎。
從技術到標準的戰略升級
今年5月下旬的一天,海信LED課題組成員一行數人,懷揣著幾代中國彩電技術人員的夢想與期望悄然踏上了遠赴美國的航班。記者獲悉,海信的美國之行正是參加國際電工委員會IEC/TC110(平板顯示技術委員會)召開的技術標準工作會議。其中,會議的一項重要議程便是對在去年12月舉行的國際電工委員會IEC/TC110年會上海信劉衛東博士提交的LED背光分規范國際標準建議草案提出修改意見,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新一輪草案。
劉衛東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以前在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和PDP(等離子)相關國際標準制定方面,中國企業也曾參與過,但都沒有像這次成為系列重要標準牽頭制定方。“從參與新興顯示技術標準的制定,到牽頭負責這一標準的制定,體現了中國彩電企業在全球的話語權正從以巨大市場容量為依托,向以自主技術創新為依托”,多位曾在中國電視機領域從事了30多年技術研發的工程師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標準的制定看似簡單,卻考驗著企業對整個產品技術和核心部件的綜合駕馭能力,否則如何讓日韓等消費電子強國的企業們信服和認可。
多年以來,在中國市場上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技術、三流企業做產品”。而這句話的背景正是來源于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的“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全球化”的產業發展路徑。不過,對于眾多的中國彩電企業而言,從發展之初就淪落到“引進技術、模仿借鑒”的產業大背景下,不要說制定標準,就連一些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和制造都面臨著巨大的門檻和壓力。
據了解,當年海信啟動LED背光項目一起步就面臨著諸多困難和不利條件,幾度處于進退維谷的境地。當海信在尋求LED芯片和器件支持時碰到很多困難,一些廠商一聽說是中國企業就表示:LED背光這么難,你們能做出來嗎?不愿意支持或提出苛刻的條件。同時,由于合作伙伴的問題幾乎導致項目延期。最終,海信LED項目課題組果斷決定,放棄原合作伙伴的設計方案,轉而采用完全自主開發的包括光學設計、熱學設計以及自適應區域動態控制等技術的完整新方案,并在2007年11月的863課題驗收中,靠完全自主開發的樣機以優異的測試指標順利通過,得到專家的高度評價,最終也成就了海信今天在LED液晶市場上的專家級冠軍地位。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郝亞斌認為,從完全自主的技術創新,到引領全球的標準制定,海信在LED液晶電視上拉開了中國彩電企業的戰略轉型大幕。這不僅有助于提高我國LED背光產業的整體技術水平、標準化水平和LED電視產品的質量水平,還將在未來的新興顯示技術上的較量中,提前確立中國企業的技術話語權和市場席位。上一頁 1 2 下一頁單頁閱讀
推薦閱讀
鄒曉春、黃燕虹分別擔任國美執行董事和非執行董事;外界預計將帶進黃光裕的經營思路。 近五個月的國美紛爭終于以黃光裕家族代表進入國美董事會“收尾”。昨天下午1點40分左右,國美電器公告特別股東大會投票結果,通過>>>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海信LED液晶電視開啟彩電業戰略轉型大幕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36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