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國美非上市門店并未如期分裂,而雙方新一輪的談判也悄然拉開。
此前,10月28日,大股東一方的一則書面聲明則將短暫的平靜打破。“黃家的人做事從來都不用腦子,不經過深思熟慮。”這是國美電器董事局陳曉10月29日在接受筆者采訪時作出的第一反應,在他看來雙方此前幾次談判達成的共識讓這則“無厘頭”的聲明給攪亂了,但平靜下來的他依然表示,“大的方向不會改變,談判還將繼續下去,為了公司好雙方都應該作出讓步。”
接下來雙方談判的焦點依然是兩個,一是非上市門店的處理,二是董事局以改組來體現大股東意志。顯然在這兩個問題上雙方存在著根本的利益沖突,能否調和目前依然是個未知數,但是雙方,特別是黃家的耐性可能已經不能持續多久了。
非上市門店的去向
“黃家一直以來給國美所有的投資者編造了一個恐怖的噩夢,現在看來這個編夢的人已經自己做起了噩夢。”國美電器一位高管如是表示。
8月底黃光裕家族第一次以函件的方式向董事局提出了切割非上市門店的威脅,如果切割,不僅將使上市公司的利潤損失超過16%,而且還將讓上市公司失去在130多個城市的網點,同時根據同業競爭的協議,上市公司將無法開店彌補這些空白。
上市公司很快以公告的方式來指出,非上市門店的剝離對于上市公司影響較小,但是對于大股東方面則面臨著因為管理團隊撤出而使380多家非上市門店停業的風險,此外媒體報道了這些非上市門店經營質量遠遜于上市門店的說法,最終這家“切割牌”并沒有改變投資者的主意。
9月28日的特別股東大會后,大股東依然將切割非上市門店來作為與管理層談判的籌碼,然而在陳曉看來這卻已經成為了一張無法實現效果的籌碼。
據悉,在資金方面大股東正在與私募基金洽談合作,此舉是為確保國美母集團零售業務及地產業務未來發展的資金充裕。此外大股東還制定了非上市業務發展規劃,即未來5年,非上市部分計劃在全國200個城市的門店總數達到750家,銷售規模預計達450億元。
然而在陳曉看來,這只是大股東的一廂情愿,首先結束托管協議后大股東難以找到合適的管理團隊,在短期內找到幾百家店長是很難的,杜鵑、黃秀虹等也曾經試圖讓張志銘出山,但是最終沒有達到目的。
更為重要的是,由于在2004年國美電器上市后就與非上市公司簽署了非競爭協議,其中規定一旦非上市門店結束托管,那么上市門店和非上市門店就將存在同業競爭,黃光裕承諾作為國美電器控股股東期間,不能在國美上市公司已經設立門店的城市開設新門店。國美上市公司亦不會在母公司已開設門店的城市擴張。
根據雙方的優先選擇權規定,國美上市公司可以優先收購業務相同的家電零售企業;對于國美尚未開店的城市或地區,由上市公司來開店還是由非上市公司來開店的選擇權交給董事會,黃光裕必須放棄投票。
國美電器內部人士表示,“現在大股東的目的是加強對上市公司的控制,如果切割非上市門店要讓其放棄控股地位的話,那么與其初衷是背道而馳的,所以說這張牌對于大股東來說是張錯牌,而了解非競爭協議的投資者自然也認定大股東不會剝離非上市門店。”
此外,對于非上市門店未來是否注入上市公司的問題,國美電器高管表示,“首先注入方式的表決大股東是要回避的,其次這需要商務部的審批,現在要把內資公司轉成外資再注入香港上市公司是很難獲得批準的,所以這都是以后才能推進的事情。”
其實黃家眼前對董事局最大的威脅不在非上市門店的處理上,而是隨時可能再次提起的特別股東大會,對于眾多的機構投資者來看,離場避戰是最好的方式,9月28日前大摩、摩根大通等機構的持續減持讓陳曉的大勝變成了險勝,而如果黃家再次提起股東大會,那么這些機構繼續減持的可能性很大,那么陳曉很可能面臨出局的風險。上一頁 1 2 下一頁單頁閱讀
推薦閱讀
昨晚,北京市商務委公布的春節市場監測顯示,除夕和初一兩天,北京消費品市場監測的126家重點商業企業銷售總額達14.3億元,同比增長10.9%。 據市商務委介紹,北京百貨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國美爭奪戰再逢轉折點董事局改組存懸疑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37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