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最后一天,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在寧夏出爐。隨著新政策的出臺,大批購買于上世紀90年代,甚至近10年的家電產品將陸續被淘汰。然而,被淘汰的舊家電如何安全、合理地得到處理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話題,它們是被扔了,還是賣了?
電子垃圾圍城
人們對食品的保質期限非常在意,但洗衣機、冰箱、空調等家電作為耐用消費品,有沒有安全的使用年限?這一點很多消費者卻并不清楚。據了解,通常冰箱的安全使用年限是15年,電熨斗使用年限9年,電視、空調、電風扇、微波爐的安全使用年限為10年。
我國目前已成為家電等電子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大國。據有關部門統計,2009年我國城鎮家庭電冰箱、洗衣機和空調的百戶擁有量分別為95.4臺、96臺和106.8臺,擁有量已趨飽和,市場將進入大批量更新期。“十二五”時期預計約5050萬臺冰箱、6200萬臺洗衣機和1.2億臺空調超過使用壽命,平均每年更新電冰箱1000萬臺,洗衣機1250萬臺,空調2400萬臺,我國很多城市已經面臨電子垃圾圍城困局。
大量的電子垃圾也對人體和社會帶來了危害。
據自治區環保廳有關人員介紹,廢舊家電中含有7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一半對人體有害,如電視機的顯像管含有易爆性廢物;陰極射線管、印刷電路板上的焊錫和塑料外殼等都是有毒物質;平板顯示器(液晶顯示器)、電池、移動電話、開關、傳感器都含有害物質汞;而一臺電腦中含有1000多種材料,其中50%以上的材料是有劇毒的,對人體有害。這些有毒元素分布很廣,一旦被人體長期接觸,就會形成體內毒素沉積。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多年來我區廢舊家電產品的流向主要有3個,一是通過走街串巷的小商販上門回收,或者通過生產廠家、銷售商“以舊換新”等方式回收后,流入舊貨市場,銷售給低端消費者;二是通過捐贈等方式,向貧困地區、希望小學等特定地域、群體轉移;三是拆解、處理,提取貴金屬等原材料,而一些拆解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個體手工作坊,為追求短期效益,采用露天焚燒、強酸浸泡等原始落后方式提取貴金屬,隨意排放廢氣、廢液、廢渣,對大氣、土壤和水體造成嚴重污染,危害了人類健康。
目擊拆解全過程
2011年1月1日起《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條例》明確,電視機、空調、電冰箱、洗衣機、微型計算機5類產品成為首批按照國家標準進行正規回收拆解的產品。這也標志著,電子廢棄物從此有了正當的“歸宿”。
為了解“以舊換新”家電如何得到安全、合理處理,記者在我區唯一中標的拆解企業――寧夏億能固體廢棄物資源化開發有限公司進行了現場采訪。在拆解現場記者看到,一臺舊冰箱進入拆解車間后,先是在拆解工作臺上經人工拆除隔板、抽屜、封條。之后,經過初步拆解的冰箱被放到了傳送帶上進行來回“搖擺”。“廢舊冰箱中的各種制冷劑,比如氟里昂,如果處理不好,將對環境形成嚴重的二次污染。”該公司拆解廠廠長王文指著傳送帶上正在搖擺的冰箱告訴記者,其作用是使冷凝劑被充分吸附到壓縮制冷系統里,之后工人再用專用裝置自動抽取制冷系統中的冷媒,然后切除壓縮機。
隨后,拆除了壓縮機等零部件的舊冰箱,從生產線的一端通過傳送帶送入一座高達數米的全封閉式生產線中,幾分鐘后,一臺原本還算完整的廢舊冰箱體最終“回歸”為一堆堆銅、鐵、塑料顆粒,從各自不同的出口流入接桶中。
王文介紹道,經過一、二級機械破碎裝置、風選裝置、磁選裝置等“加工”后,短短10多分鐘,一臺舊冰箱便解離成鐵、銅、鋁、塑料、聚氨酯泡沫等可再生材料。上一頁 1 2 下一頁單頁閱讀
推薦閱讀
元旦小長假結束,我市幾大家電賣場掘得新年“首桶金”,得益于“以舊換新”活動,家電“以舊換新”成為我市消費者購買家電的主流方式。經過近6個月推廣,市民認知度不斷提高,其需求在元旦期間集中爆發。 據市商務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寧夏]僅四成廢舊家電得到正規回收拆解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37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