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生說他一定會去看電影《阿凡達》。當然,這并不表明他對外星釘子戶抗暴力拆遷的故事情節感興趣,真正讓李東生側目的恐怕是《阿凡達》所帶來的3D電視技術。
不過,當《英才》記者試圖與這位家電行業里幾經沉浮的領袖級人物討論新技術可能帶來的影響甚至是改變時,李東生的回答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下一代顯示器技術現在還看不清楚。”日本家電企業在3D技術上的突破和巨大投入,沒有讓這位TCL的掌門人動心,相反,李東生認為平板電視技術的黃金發展期才剛剛開啟,這可能讓中國彩電制造企業重溫當年CRT電視時代占據全球60%以上市場份額的輝煌。
實際上,李東生略顯固執的堅守還不止于此。比如,國內拉動內需的政策號召之下,TCL雖然也在積極投入家電下鄉等熱流之中,但李東生的精力仍然大部分傾注在了國際化的整合與開拓上;比如,當中國制造企業在日趨微利的壓迫之下,紛紛祭出轉型或者多元化的大旗,但對于轉型、多元化的嘗試,TCL幾乎都是淺嘗輒止,最終還是聚焦在彩電制造這個核心業務上。在中國制造被危機所籠罩、被轉型所誘惑、被資本所離棄的現實情境之下,我們該如何評價李東生的這種堅守?這會是“鷹的重生”嗎?
堅守國際化
“家電產業中日韓‘三國演義’的格局已然形成,韓國家電巨頭目前最為強勢,日本家電業在逐漸衰退,而中國正在快速發展,此時不出手更待何時?”
“很多商業決策,一旦做出就很難回頭。”忙于海外并購重組的李東生沒有時間后悔當初的決定。當然,他現在也不后悔。
2006和2007年,通過推進“鷹的重生”戰略,逐漸完成海外整合的TCL,終于迎來了久違的收獲期:平板電視業務在北美市場異軍突起。
如今,李東生把更大的精力放在了以新興市場為基地的全新國際化戰略當中。“未來三五年,TCL將是兩條腿走路,一個是堅持國際化,一個是多媒體顯示終端的產業鏈打造。國際化并不意味著我們不重視國內市場,國內市場也是我們全球戰略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我們不是守在國內市場。”
不過,業界普遍認為,未來的國際競爭,將集中在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因此,很多跨國巨頭甚至國內企業都開始調整戰略,打算在中國大干一場。當年同樣因為上演“蛇吞象”與TCL風頭一時無兩的聯想集團就是一個典型。2009年2月5日,聯想老帥柳傳志重新出山,擔任集團董事局主席,其戰略是,戰線上堅持在歐洲和美國繼續穩住陣腳,保住現有的陣地,同時在中國、印度、巴西和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國家,力爭占領更多的市場。
柳傳志將主戰場移到了國內,李東生為什么會在全球經濟復蘇仍可能存在變數的時候選擇了堅守海外市場?
TCL與聯想的國際化之路頗為相似,都帶有很濃的“中國特色”。僅僅經過20年磨礪的中國企業,具有的國際化優勢以及跟500強競合的籌碼并不多。
中國企業手中能打的牌基本只有兩張:成本優勢和市場。而中國企業同樣也有著兩個明顯的劣勢,核心技術和國際化品牌。
2004年12月,聯想集團通過并購,獲得了IBM在個人電腦領域的全部知識產權,遍布全球160多個國家的銷售網絡、一萬名員工,以及在五年內使用“IBM”和“Think”品牌的權利。
但真正開啟中國制造海外并購第一大案的是TCL。同樣在2004年,通過并購湯姆遜和阿爾卡特手機業務,李東生成了全球彩電大王,世界手機業七強,海外營收超過國內市場的營收。
“我為什么并購?一是想建立一個全球化的業務架構體系,湯姆遜的業務主要在歐洲和北美,而TCL主要在中國和其他的新興市場,這種布局可以使全球的產業得以跟進;二是想拿到湯姆遜的渠道和品牌;三是希望提高TCL的技術。”換句話說,李東生就是奔著國外的技術和品牌去的。
但TCL的風光并沒有維持多久,由于對并購之后的重組困難準備不足,同時又面臨彩電產業由CRT到平板技術的升級巨變,2006年TCL出現巨額虧損。而聯想在并購IBM之后的三年時間里,其銷售額持續增加,2007/2008財年,聯想的利潤甚至大幅上升了237%。
不過,聯想的并購后遺癥也很快顯現了出來,并購之后,聯想一直忙于實現跨國經營,但回過頭來才發現,它在中國本土市場的份額正在被其他品牌侵蝕。2008年,聯想的市場份額繼續下滑,而它的競爭對手宏和惠普的市場占有率則繼續上升。
同樣的問題也困擾著TCL。雖然在國際化遇挫的關鍵時刻,TCL的中國業務始終是唯一保持增長的主要利潤貢獻者,但是在平板電視業務上,TCL在中國市場卻始終沒有與主要競爭對手拉開距離,而在手機業務上TCL更是已經處于邊緣化位置。
對于國內的競爭對手主要依靠中國市場依然取得突出的業績,李東生坦言并不后悔當初國際化的決定,“從TCL手機來看,正是靠國際市場帶來的技術能力的提升和市場銷售規模的擴大,才使得我們經受住了移動通訊終端產業這一輪的調整,否則,我們肯定撐不住。”
在李東生看來,如果當初TCL沒有走出去,只是在中國市場維持相對的市場優勢并不難,但是,中國企業的根基比較淺,一旦外國企業打進來,中國企業就只能束手就擒。如果長期只用國內市場的資源來和跨國巨頭全球的資源競爭,中國制造業企業將會越來越難。
對于TCL來說,后危機時代正是在海外特別是新興市場發力的好時機。李東生認為,家電產業中日韓“三國演義”的格局已然形成,韓國家電巨頭目前最為強勢,日本家電業在逐漸衰退,而中國,正在快速發展,TCL此時不出手更待何時?
李東生很慶幸在TCL國際化最困難的時候沒有賣掉TCL的國際業務:“明基收購西門子手機業務之后,整合過程中嚴重虧損,后來就徹底關掉了,現在根本沒法在歐洲站住腳。而如今,TCL至少憑借整合湯姆遜和阿爾卡特的渠道與品牌,已經漸漸穩固了在歐洲市場的地位和份額。”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單頁閱讀
推薦閱讀
3月3日,千島湖休閑度假產業錦上“添”花——作為未來酒店實用典范、千島湖精品主題酒店“破題”之作的千島湖華美·TANGRAM度假酒店正式動工興建。 縣長凌志峰宣布該酒店正式動工建設。 縣委副書記劉小松在開工典禮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TCL李東生:國內家電巨頭的三個堅守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38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