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黃光裕時代”的國美電器內部管理架構再次出現調整。
昨日(6月28日)午間,國美電器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公告宣布,任命常務副總裁王俊洲為公司總裁,陳曉不再擔任總裁職務,但其繼續擔任公司董事會主席及執行董事。此任命即日起生效。
業內分析認為,此舉將使國美內部管理更為細化,更為重要的是這將有助于緩和公司高管層與大股東黃光裕之間的關系。
王俊洲出任總裁
國美表示,此次調整是為了進一步強化管理效率,將公司的管理脈絡進一步清晰化。公告顯示,陳曉目前持有約20606萬股國美股份及2200萬份購股權,王俊洲目前持有2000萬份購股權。
此外,港交所上市條例中也有規定,“公司董事局主席與總裁兩個職位應該分設,并不能由同一人履行”。
“過去幾年來王先生和我并肩合作,我們兩人之間已經建立了深度的尊重和互信,并磨合出了默契的工作關系。我相信沒有其他人比王先生更勝任國美總裁一職。”陳曉對王俊洲接任總裁如此評價。
有分析認為,辭任總裁一職之后,陳曉或將更為關注公司財務、戰略合作等方面。陳曉昨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今后他將把精力集中于公司戰略目標的確定和路徑規劃,“比如各種社會資源的互動、嫁接,以及內部管理機制的溝通、調整等。”
對于國美目前的決策機制,陳曉則表示“不會因此而變化”。在黃光裕案發之初,國美成立了陳曉、常務副總裁王俊洲、副總裁魏秋立組成的決策委員會,負責公司日常經營和重大管理決策。去年7月,在引入貝恩資本之后,“決策委員會”更名為“執行委員會”,繼續扮演國美管理中樞的角色。
“去黃光裕化”轉折?
去年7月,陳曉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國美完全走出了危機,全力投入戰略轉型的發展主線。實際上,從黃光裕案發之時起,國美一直在努力地推動“去黃光裕化”,以將黃對國美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壓至最低。
不過黃光裕顯然并不愿放棄對國美的控制權。去年7月末,黃光裕在賬戶被凍結,資金緊張的情況下,祭出了先套現再增持的手法,參與供股,維持了34%的持股比例,保住了第一大股東的地位,也使得貝恩資本當時僅獲得0.2%的股權。
讓黃光裕與國美董事會以及貝恩資本矛盾徹底擺上臺面的是,今年5月11日,黃光裕接連投反對票否決了董事會的三項議案。當時,國美董事會連夜再度開會,一致通過重新任命貝恩資本的三名代表進入董事會。
如今陳曉分權,王俊洲接任總裁,對此,業內亦存不同見解。
陳曉表示,現在的國美管理層和董事會已經高度統一,“去黃光裕化”是必然選擇。
另有分析人士認為,這并非如外界所評論的“進一步去黃光裕化”,而是國美現有高管層與大股東黃光裕之間達成的一次諒解。上一頁 1 2 下一頁單頁閱讀
推薦閱讀
當日元兌美元匯率觸及15年新高的84比1區間時,去年第四季度還未走出虧損泥潭的日本夏普總裁片山干雄終于忍不住了。“(韓國)競爭對手獲得了大量政府補貼,而我們卻遭遇了日元走強和高額稅負。”片山干雄在9月17日的新>>>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陳曉分權 國美“去黃光裕化”出現轉折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39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