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monitor(歐洲透視)最新公布的2009年全球白電品牌企業最新市場調研數據引起了業界的注意:海爾品牌以5.1%的份額占據全球白電品牌第一的位置。那么作為全球第一的中國白電企業,海爾是否做到了全球第一社會責任感呢?
民政部社會福利與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王振耀表示:只有將社會責任作為企業價值觀與品牌形象的重要構成,才能在今天全球競爭激烈的市場生存和發展。
自從1994在萊西援建第一所海爾希望小學以來,在全國24個省、市、自治區的貧困山區,海爾援建了128所希望小學和1所中學。并且,2008年奧運會上,海爾提出中國運動員每贏得一枚金牌,就建一所希望小學,即“一枚金牌 一所希望小學”計劃,目前51所金牌希望小學也大部分已投入使用,最終真正實現公益最大化和企業供給最大化的平衡。
海爾深耕教育領域公益事業的一個典型例子,是在希望工程20周年之際與青基會共同發起“愛心激勵希望 信心鑄就未來”——榜樣一句話寄語全國希望小學公益活動”。這一活動的主要目的在于邀請孩子們心中的榜樣明星,通過文字或視頻的方式,寄語全國15940所希望小學的百萬名貧困兒童,激勵他(她)們在相對困難的學習環境中做個自信自強的人,更加快樂健康的成長,長大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這是在給予貧困山區的孩子們物質扶持之外,對他們在精神方面進行激勵,將教育公益升華到“精神扶持”層面。
相關資料統計,目前海爾集團用于社會教育事業、對口支援幫扶、扶貧救災助殘的捐款、捐物共計2.5億多元;用于公益事業的物資價值超過5億多元,在救助失學兒童活動、贊助萌芽工程等愛心活動中捐贈總額近1.6億元。其中用于希望工程方面的捐款、捐物共計5083萬元。對此,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涂猛表示:“多年來,海爾集團在扶貧、救災、助殘、教育、體育等方面做出積極的投入,為社會公益事業做出了卓著的貢獻!
不論在美國、澳大利亞、古巴,還是印度尼西亞等國家,海爾的最大化回報社會的企業責任感給全球企業作出了標榜。尤其在美國,由于深受2008年次貸金融危機影響,美國整體經濟低迷,大量以百年巨頭通用汽車為代表的大型企業相繼倒閉,美國工人紛紛失業下崗,就業非常嚴峻。海爾針對當地就業情況快速進行了評估、衡量和管理,為美國Kershaw 縣居民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政府及市民為了表達感激之情,專程給海爾頒發了“Community Job Development”獎。
用管理方式、企業文化融入、持續發展的眼光、不斷升華……可見,作為國際領先企業,在全球化的道路上,海爾在締造全球第一品牌的同時,也“用心”的把社會責任,提升到了與全球第一品牌相匹配的水平,凸顯出海爾作為世界第一白電企業品牌的風范。2009年5月,在中國企業CSR研究中心等機構主辦的“六十華誕、責任中國”的評選活動中,海爾榮獲“2009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特別大獎”,海爾“一枚金牌,一所希望小學”活動更是被評為“最佳案例”。
推薦閱讀
7日,記者在大慶市各大家電賣場走訪時看到,入圍“以舊換新”的電視機、空調、冰箱、洗衣機、電腦銷售區,貼滿了“補貼10%”的標識。 據介紹,舊家電回收價格都在幾十元,加上國家補貼的10%,消費者換購一臺家電可以>>>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海爾集團:全球第一如何匹配其社會責任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39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