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進口芯片總額達1000多億美元,超過石油成為第一大進口商品;2008年我國液晶顯示面板進口額為441億美元,是繼集成電路后家電業第二大進口商品;每年進口軟件也達數百億美元。這一系列數字的背后反映出,中國家電業芯片、軟件和面板等關鍵資源嚴重依賴進口,失去了在全球范圍內的產品定義權,整個行業面臨著“空心化”的危機。 產品定義權反映了企業對整個產業的控制能力,是決定一個企業或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要素。中國家電業要建立全球競爭力,就必須形成完善的自主創新體系,通過芯片、軟件和面板等關鍵資源獲得“產品定義權”,培育從需求、設計、芯片、軟件,再到關鍵部品、系統集成的完整的產品定義能力,進而擺脫外資企業的控制,實現由低端組裝向高端制造的戰略升級,推動產業在全球范圍內可持續發展。
“產品定義權”成產業“勝負手”
當前全球產業的競爭方式已發生深刻變革,技術專利與標準控制成為最重要的競爭工具,而勞動力等基本生產要素已退居其次。全球貿易發展的趨勢是關稅等傳統貿易壁壘逐漸弱化,而以技術標準為代表的技術因素正在成為新的壁壘,充當了重新劃分市場版圖的“籬笆”。在知識、技術成為決定性生產要素的今天,企業的績效越來越取決于以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為基礎的產品定義權,成為控制市場、改變利潤結構的主要動力。
從產業發展歷程來看,中國家電業大多從引進技術起步,芯片、軟件以及面板等關鍵資源均被外資控制,日益淪為外資企業的“組裝工廠”。如果把芯片比喻為家電心臟的話,那么嵌入式軟件就是它的大腦,芯片與軟件是定義產品的關鍵要素,它定義了產品的功能與操作界面;而面板等關鍵部品則被稱為“工業糧食”,是電腦、手機、電視等顯示設備的核心部件。對中國家電產業來說,只有在軟件、芯片、面板等關鍵資源上具備了話語權,才能真正具備全球的產品定義權,主導自己的命運。
為了鼓勵國內企業在芯片、軟件等產業關鍵資源上進行技術創新,加速我國家電業實現戰略轉型,《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政府在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礎軟件產品3個方面給予企業以資金和市場的全面支持,“核高基”項目也成為家電領域最重大的科技支持專項。對中國企業來說,“核高基”項目的目的在于通過核心技術器件和關鍵部品,掌握在全球范圍內的全球定義權。
而長虹早在2004年就確立了“三坐標”的戰略發展思路,沿著產業價值鏈方向,通過在核心技術和關鍵部品領域的延伸,一方面積極構建集成電路設計、嵌入式軟件設計、工業設計及工程技術四大核心技術能力,另一方面進軍等離子屏、液晶模組制造、OLED顯示屏以及空調、冰箱壓縮機等關鍵部品制造領域。長虹的這一產業價值鏈延伸道路與國家的“核高基”戰略不謀而合,目前已經具備從芯片、軟件、顯示屏等方面定義產品的能力,最終將實現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延伸。
行業專家認為,從全球范圍來看,企業之間的競爭最終體現在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上,而產品定義權成為及其重要的決定性力量。中國家電業要走出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的產業階段,獲取產品定義權,實現戰略升級,應該像長虹這樣重視核心技術開發和關鍵部品研制,實現向產業價值鏈上游延伸,不斷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
核心技術支撐“產品定義權”
科學技術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自主創新是支撐一個國家、一個企業崛起的筋骨,而自主創新的主體是企業。中國家電業要想走出產業“空心化”的危機,建立全球產業競爭力,就必須以企業為主體,通過對產業核心技術和關鍵部品的突破,形成完整的產業結構,尤其是在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等關鍵資源方面。
舉例來說,當前全球彩電正在向平板化、數字化快速發展,電視對計算、操作、顯示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核心芯片、嵌入式軟件、顯示屏等關鍵資源也要隨之不斷改進。也就是說,今后的電視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心臟”、好的界面、好的畫面,如果彩電企業不能在這三個方面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就喪失了整個產業的主導權。長虹正是通過培育集成電路設計、嵌入式軟件設計、工業設計及工程技術四大核心技術能力,并由此形成四大創新平臺,為彩電、空調、冰箱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通過這四大核心技術能力,長虹可以研發和設計差異化的產品,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
在集成電路設計上,長虹率先研發出我國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SoC芯片(阿波羅一號),這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中國芯”,使長虹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音視頻處理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標志著長虹搭建了實現向3C信息家電轉型的核心技術平臺,具備了“從產品定義芯片+從芯片定義產品”的交互定義能力。
早在2005年,長虹技術中心就規劃出嵌入式瀏覽器、音視頻瀏覽、數字電視軟件嵌入式平臺、IC驅動線路等幾條核心的研發主線。經過多年的研發,長虹自主開發的嵌入式軟件已廣泛運用到IPTV、IP可視電話、網絡電視等多個產品領域,具備了從軟件上對產品的定義權。2008年,長虹自主研發的AVS解碼器IP核成功授權給某國際知名半導體公司,實現了家電企業從產品輸出到技術輸出的跨越。
長虹創新設計中心自成立以來就確立了“工業設計就是從用戶的需求出發,研究用戶最主要的需求”的設計理念。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長虹創新設計中心搭建了UCD(用戶研究)、ID工業設計(外觀設計)、UI界面設計三大平臺,具備了從用戶需求出發定義產品的能力。目前,長虹創新設計中心已累計獲得專利50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50余項。
在工程技術方面,長虹專門成立工程技術中心,在新工藝、新材料和綠色先進制造三方面取得多項研發成果,如自主開發出高光及仿高光材料、濾光膜等涉及PDP、LCD及OLED的關鍵材料,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在產業關鍵材料上的突破,使長虹擺脫了國外企業在關鍵材料上的鉗制,延伸了對產業鏈控制的長度與深度,為“先進制造”提供了支撐。
業內專家指出,四大核心技術能力使長虹實現了在產業關鍵技術上的突破,為中國家電業獲取產品定義權提供了基礎技術支撐。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國家電業有望徹底告別產品組裝時代,實現向高附加值的產業價值鏈上游延伸。
關鍵部品占位“產品定義權”
從發達國家的產業經驗來看,成功的產業升級往往是在產業鏈上實現從低附加值環節向高附加值環節的爬升。對中國家電業來講,產業升級并不僅僅是產品形態的升級,更重要的是必須掌握關鍵部品的自主開發和制造能力。關鍵部品的研制能力是中國家電業獲取產品定義權的先決條件。
長虹深刻地認識到關鍵部品缺失對中國家電業發展的嚴重影響,長虹集團董事長趙勇曾表示,“如果我們沒有屏的資源,我將建議長虹實施產業戰略轉移——放棄平板電視制造!币驗橹袊孰娬麢C企業若沒有屏的制造能力,將是電視產業“苦難”的開始。
因此,長虹積極通過自主創新解決產業關鍵部品受制于人的局面,近年來,長虹斥巨資進軍關鍵部品制造領域,通過控股華意壓縮進入壓縮機制造領域;與臺灣東元合資建立空調壓縮機工廠,并購韓國歐麗安等離子進軍等離子屏制造領域,投資興建OLED顯示屏生產線進軍下一代顯示領域;與臺灣友達合資進軍液晶模組制造領域,形成了以壓縮機、等離子屏、OLED屏和液晶模組制造為主導的產業關鍵部品開發與制造平臺,突破了國外企業對中國家電產業的技術限制,實現了對產業關鍵部品的控制,極大提升了產業話語權和控制力,形成了通過關鍵部品定義產品的能力。
與此同時,為搶占知識產權的制高點,推動標準產業化進程,長虹積極參與了國內標準的制定工作,并將標準研究、制定與產業化融入到系統創新中,通過標準建設來提升自身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目前,長虹已成為IGRS、AVS、UCPS等多項標準制定的核心成員單位。
為了營造良好的自主創新氛圍,更加貼近消費者,長虹自上而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創新管理機制,形成了從用戶需求收集、產品設計生產、再到產品上市的全流程的創新體系。長虹導入了集成產品開發(IPD)、產品創新管理(PIM)框架模型及項目經理負責制、技術聯席會議等機制,為自主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有關專家指出,以四大核心技術能力為基礎,通過等離子顯示屏、OLED顯示屏、液晶模組、冰箱壓縮機、空調壓縮機等關鍵部品的研制,長虹形成了完整的產品定義能力——在準確獲知消費者需求后,通過工業設計將其形成概念產品,再由芯片設計部門完成其功能框架、由軟件設計部門負責嵌入整機,最終整合關鍵部品形成一個完整意義的新產品,甚至創造出一個全新的產業。目前,長虹形成強勢的技術能力和關鍵部品研制能力,通過自由定義產品快速滿足消費者需求,這必將加速中國家電制造業的戰略升級。
推薦閱讀
夏普顯示產品部門總裁Hiroshi Saji近日表示,液晶面板供應短缺的局面將持續到明年中期。 Hiroshi Saji在出席夏普新工廠首塊面板發布會時說:“液晶面板的供應還不能滿足目前的市場需求,我預計這種局面將會持續到明年>>>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長虹:掌握核心技術 控制產品定義權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41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