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海家電市場先受制于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而低迷不振,后又得益于一系列促進消費的政策和措施而風生水起,經歷了“過山車”式的波動。去年初,主要家電大類的銷售同比均有下降;二季度后,在惠民工程和專項政策的刺激下,家電市場逐漸走熱;二、三、四季度的銷售同比逐季增長。這種增長勢頭延續至2010年,今年一季度銷售同比增長30%以上。
品牌之爭
強勢下呈現分散化特征
上海市商業信息中心的調查數據顯示,主要家電大類中,一線品牌繼續保持強勢。
2009年度上海市場暢銷品牌中,白色家電中的日立、西門子,黑色家電中的三星、飛利浦,廚衛家電中的能率、林內、櫻花等在所屬大類中的銷售份額通常在12%-20%,繼續保持領先優勢。
但從市場集中度看,部分家電大類的品牌銷售份額呈現分散化特征。2009年以來,白色家電、廚房家電以及小家電市場中銷售前5位品牌的合計份額較上兩年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6-10位品牌的銷售份額有所上升。以廚房家電為例,1-5位品牌占有率減少12.7個百分點,而6-10位品牌占有率則提高4.1個百分點。這種集中度分布變化明顯說明上海家電市場品牌結構在發生變化,排行6-10位品牌正在發力搶奪第一集團市場份額。
內外資之爭
洋品牌繼續保持領先
2009年以來,外資品牌仍然在上海家電市場中占據優勢地位。上海市商業信息中心的調查數據顯示,主要家電大類銷售前10位品牌中,國產品牌占三分之一左右;除了海爾在白色家電市場中的銷售份額排名第一以外,其他大類市場中的首名寶座均為外資品牌所把持。
此外,外資品牌占領中高端市場,銷售均價較國產品牌溢價明顯,收益豐厚。以白色家電為例,調查數據顯示,國產品牌的銷售均價與一線外資品牌相比通常要低50%甚至更多。
惠民政策
市場拉動作用明顯
2009年以來,各級政府大力推進一系列惠民政策和民生工程,直接地推動了上海家電市場在逆市環境中不斷向好,全年銷售水平保持穩定。
2009年4月,上海正式啟動“家電下鄉”工作。截至上年末,全市實現家電下鄉產品銷售量7.5萬臺,銷售額1.8億元,其中上海市農業戶口居民購買4.1萬臺,占55%。已申報補貼家電3.4萬臺,已撥付補貼金額907.9萬元。
7月,上海市出臺了節能空調配套補貼政策,在國家補貼定頻節能空調的基礎上再配套給予100-150元/臺的“補上加補”,對沒有納入國家補貼范圍的變頻節能空調也給予400-1000元/臺的補貼。截至上年末,納入補貼的節能空調累計實現銷售量25.3萬臺,增加銷售額5億元,節能空調的市場份額由去年的18.0%上升到51.2%。
8月,上海市又啟動了“家電以舊換新”。截至今年3月中旬,五大類家電累計回收154.2萬臺、銷售145.7萬臺,分別占全國的19.7%和20.2%;銷售額達到58.6億元。其中,1至2月份家電以舊換新回收60.9萬臺,銷售59.3萬臺,銷售額達24億元,與政策剛開始實施的2009年9-10月份相比,分別增長46%、59%和54.9%。
推薦閱讀
5月1日,蘇寧電器在重慶、達州的36家店面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加了2倍以上。其中新開業的南坪西路步行街旗艦店和江北北濱路金源店更是迎來了開門紅,銷售數據名列前茅。受到世博會和世界杯賽事的臨近的市場剛性需求拉>>>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上海]外資品牌家電繼續占據優勢地位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42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