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美國全球版《商業周刊》刊載國際投資銀行家庫恩(Dr. Kuhn)的文章《透視廣東:打造中國未來》一文,該文對中國華為與格力大加表揚,認為它們已經憑借技術創新推動企業升級,并成為行業領先者。 庫恩認為,位于深圳的華為已經成為了世界最強大的通信設備商之一,憑借專利與創新,成為中國新式企業的標志。雖然許多人曾經因為它抄襲外國技術而批評華為是“二流公司”,但現在,“華為已經成為世界革新領袖”,它的崛起“震驚了原來的大佬們——如北電,諾基亞,阿爾卡特-朗訊”。——2008年,華為世界專利申請數量排行靠前;在《商業周刊》“2008年度最有影響力企業”評選中,華為位列第三,僅落后于蘋果與谷歌。2008年,盡管世界經濟陰云密布,但華為仍然逆市增長46%;今年,它的競爭對手都認為是糟糕一年,華為卻預計銷售額將增長30%,達到300億美元。 而位于珠海的格力電器,憑借自主研發科技創新,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家用空調生產商,它短短十幾年的發展成就同樣“讓人驚嘆”。 1991年,格力由幾家效率低的國企重組而成。當時只是一家只有200員工、沒啥名氣、規格很小的工廠,一年生產2萬臺空調。無論怎么看,它都不具備成為全球空調領袖的資質,尤其在空調領域,當時的美日巨頭正享受自己攻無不破的壟斷果實。然而,十幾年后,格力電器就發展成為擁有4萬名員工,年產2700萬臺空調的全球最大的家用空調企業。 探究格力的發展,庫恩認為,格力電器及其公司董事長朱江洪堅持自主創新的理念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格力電器董事長朱江洪有一句名言:“一個沒有創新的企業,是一個沒有靈魂的企業;一個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是沒有脊梁的企業,一個沒有脊梁的人永遠站不起來。” 當年為了發展快一點,格力也曾考慮從外國企業購買技術。2001年底,朱江洪帶領公司技術團隊到日本考察,希望從某日本企業購買、引進變頻多聯空調技術,卻遭到該日本企業的一口回絕,并表示連散件也不賣給中國。 這次不愉快的經歷,激起了朱江洪不服輸的個性。回國后,朱江洪迅速成立科研小組,此后,“日本用10年走的路,格力用1年走完。”現在,強大的研發能力足以讓格力人引以為豪——擁有2000多名研發工程師,包括國外專家,每年投入1.5億美元用于研發,擁有近2000項技術專利;格力研發的超低溫多聯機組可以在零下25度正常運行,而日本企業至多只能到零下15度;格力電器所生產的節能空調除了在本國暢銷外,還已經返銷到了日本。 庫恩認為,格力與華為已經具備“世界級企業”的資質,它們依靠科技創新的發展模式,代表著中國企業的發展方向。 據了解,美國《商業周刊》是全球最大的商業雜志,為全球的商業領袖提供獨到的商業見解和深入的經濟分析,是財經、商業方面的專業人士以及政府官員獲取商業資訊的重要來源。歷年來,能登上《商業周刊》的中國案例為數不多,華為和格力能夠登上《商業周刊》進入各國商界領袖的視野,這說明以格力和華為為代表的一批中國企業的崛起,已經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 作者簡介: 羅伯特·勞倫斯·庫恩博士: 花旗集團全球投資銀行的高級顧問; 全球體育、傳媒和娛樂公司國際管理集團(IMG)的高級合伙人,庫恩基金會董事長; 克萊蒙大學研究生院理事,美國科學促進會科學自由和責任分會會員 擔任北京前沿科學研究所副理事長 庫恩博士編輯和撰寫了《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投資銀行文庫》、《走近真實》等25部著作 是美國《世界經理人》(Chief Executive)雜志和中國人民日報社主管的《環球人物》雜志的特約撰稿人 美國CNBC和彭博 (Bloomberg)電視網的特約評論員。
推薦閱讀
上半年TCL液晶銷量增九成 競爭力大增
日前,TCL集團旗下三家上市公司發布6月份銷售數據,今年前6個月其主營產品液晶電視銷量達2931251臺,同比增長93.1%。其中國內市場6月液晶電視繼續保持穩健快速增長的態勢,同比上升275.3%,1-6月銷售量勁升249%>>>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華為與格力的科技創新代表中國未來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42345.html
1/2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