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頻道記者魏宗凱10月7日報道:據上海一些家電大賣場初步統計,節假日期間彩電的銷售額占據總銷售額的40%以上,但等離子電視略顯清淡,低于彩電總銷售額的8%。市場人士稱,由于電視廠家幾乎“一邊倒”地支持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少并向大尺寸集中,低端產品面臨退市壓力。
消費者對等離子電視認識模糊
記者6日在上海蘇寧電器中山公園店遇到了前來選購電視的王先生,據其介紹,他對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并不了解有哪些不同,“從外觀上看很難區分,從圖像上看也很難區分,如果銷售員不告訴我,根本不知道哪是液晶電視,哪是等離子電視,只要價格合適選哪一種都可以”。
在上海永樂電器光新店選購電視的丁小姐則坦言有“盲從”心理:親朋好友家里買的都是液晶電視,而且報紙上促銷廣告也大多是液晶電視大幅降價,因此自己也“緊跟潮流”選購液晶電視。另外,等離子電視可選擇的品牌只有松下、三星、長虹三個,而液晶電視品牌有十多個,產品樣式和功能遠遠超過等離子電視。
上海蘇寧電器副總經理朱家桂告訴記者,大多數的消費者對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并沒有特殊的喜好,價格仍是選購電視的決定性因素。其實這兩種電視有著明顯的區別:從外觀上看,液晶電視不開機狀態屏幕為黑色,等離子電視不開機狀態屏幕為灰色;從畫面上看,液晶電視色彩不夠豐富,且有拖尾現象,而等離子是一種自發光顯示技術,幾乎不存在畫面響應延時;從價格上來看,等離子電視在50英寸以上超大尺寸電視市場有優勢。但液晶電視也有功耗低、輔助功能更加豐富多樣、適用場合廣泛的優勢,對于不是視聽發燒友的普通消費者而言,液晶電視是最佳選擇。
創維上海分公司經理彭勁稱,現在液晶電視的升級換代產品LED(發光二極管)液晶電視已經大規模上市,LED的響應時間短,能明顯改善動態圖像的拖尾問題,提升清晰度,這也將給等離子電視帶來沖擊。
據了解,由于液晶電視在小尺寸彩電市場的價格優勢,在一線城市42英寸以下的平板彩電市場基本上被液晶電視占領,42英寸及以上大屏幕產品中,等離子電視約占10%左右,僅在50英寸以上市場等離子電視才具有明顯的性價比優勢。
等離子電視陣營日漸式微
記者了解到,受液晶電視的步步緊逼,目前除了長虹、松下兩家企業仍在為等離子電視鼓與呼之外,三星、LG電子、日立、索尼、東芝、先鋒等眾多日韓企業相繼淡出了等離子電視市場,國產品牌近乎全體退出。市場人士認為,由于市場出現“一邊倒”的情形,今后等離子電視市場份額將會進一步被蠶食,面臨退市壓力。
上海市交家電行業協會秘書長韓建華稱,等離子電視市場份額日趨萎縮的主要原因是日韓企業技術封鎖所致,早期全球只有松下、日立、三星等少數公司掌握這一技術,使得等離子面板價格居高不下,液晶面板則因競爭激烈而快速“平民化”,大量整機廠家轉而采購液晶面板,使得等離子技術受到冷落。同時,液晶電視廠家在輔助功能開發、售后服務、宣傳推廣方面也都及時跟進,徹底將等離子電視甩在了后面。
中國電子商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上半年平板電視銷售達到755萬臺,比去年同期增長52%,其中液晶電視銷售690萬臺,等離子電視銷售65萬臺,等離子與液晶電視的比例約是1:10。
上海松下等離子顯示器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刑部昭彥告訴記者,盡管等離子電視的市場份額相對液晶彩電較低,但等離子電視并不會退市。一些企業退出了等離子電視的生產,使得市場更加集中到松下、長虹等企業,雖然市場份額降低,但是銷售量仍在大幅增加。從松下自己的技術上來看,等離子電視具有使用壽命長、動態清晰度高、性價比高等特點,現在松下已有103英寸的產品,應該說等離子在高端家用和商用市場上仍具有競爭優勢。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中國區平面顯示經理楊韻嬌認為,目前日本的等離子屏制造商已經開始整合業務和出售淘汰設備,這意味著等離子的技術和產能都將進一步集中,隨著等離子市場的縮小,這部分業務也會集中到少數廠商手中,形成壟斷。另外,目前60英寸以上液晶電視要降到和等離子同樣的價位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在50英寸以上的超大尺寸市場,等離子仍具有競爭力。
推薦閱讀
連續8天的長假為平靜許久的家電賣場帶來年度最大的創收。昨天,北京各大家電賣場促銷戰相繼收官,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各連鎖賣場銷售額、銷量同比翻倍增漲,大中電器表示,十一期間家電市場全面爆發,>>>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上海]等離子電視節假日銷售清淡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43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