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武漢家電業的關鍵詞是“以舊換新”。
各大家電賣場,甚至部分超市門口,都立起家電“以舊換新”的牌子。
一家電企業介紹,一周可回收舊家電上萬臺。
企業粗略統計,我市約五成家庭的家電進入報廢期,每年家電報廢量至少在40萬噸以上。
有消息稱,武漢正在申請全國“以舊換新”的第二批試點城市。不久,在國家政策推動下,我市家電報廢量有望大幅上升。
這些舊家電將流向何處?
創維、長虹等企業表示:集中運回總部,統一拆解處理;多數企業、賣場則表示,“當廢品賣掉”。
記者走訪北湖、常碼頭、武昌等地廢品回收站,老板口徑基本一致,廢舊家電有2個流向:能用的舊貨,“整一整,送到二手店”;完全不能用的廢品,剝出金屬、塑料,再賣掉。
舊貨亟待“上牌照”
眼下,武漢市大型二手家電市場,不過5-6家,各高校、居民區周邊,有一些零散的二手家電銷售店。
在前進四路、閱馬場的二手店、市場,舊家電一進門,立馬增值:回收站收購彩電、空調,不過幾十元到200元左右,二手店價格可翻番。
如,21寸長虹電視,廢品站回收價為50-100元。到了二手店,就賣到150-180元。一臺格力1.5匹的窗機,“馬路游擊隊”收購價為100多元,二手店價格為500多元。
業內人士透露,這是正宗“長虹”、“格力”的售價,很多二手家電,是雜牌貨翻新貨,貼上“長虹”等品牌的標簽,利潤空間還要大。
那些不太閃亮的外殼上,絕大多數沒有上“牌照”:標注性能、生產日期、使用期限等信息。
市民看不出真假、好壞,買舊家電,多半靠運氣。
南湖二手淘寶市場,一個著保安服的顧客,正在試看一臺21寸的二手彩電,覺得彩電還算清晰,花100多元買下來,“希望能混個幾年”。
他問,這個機器以前用了多久,還能不能混幾年?老板回答,“莫說你,我都不曉得它們用了幾久”。
記者詢問過幾家典當行,賣一件舊家電,的確不需要提交任何票據,更別提相關的質檢報告。
這樣的二手店、市場,售后服務缺乏,保修期很短:一個星期到半年不等,三成左右的店干脆不設保修期。一位女老板說,“這是小本生意,要保修,我還不虧死”。
目前,我市使用舊家電的,多半是學生、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城市低收入人群及出租屋房主。
廢品期待“無害化”
在各個廢舊回收站,常能見到這樣一幕:回收人員拿一把小鉗子,使勁扯出破家電里的電線。
正是這種“粗暴”的拆解方式,讓武漢與國家“以舊換新”首批試點無緣。
上月,國家首批“以舊換新”試點省市出爐,武漢缺席。據了解,國家發改委“選擇這9個省市試點,主要考慮這些省市家電保有量和報廢量大,具備一定的廢舊家電拆解處理條件。”
市環保局人士介紹,合理的拆解,不是武漢小作坊的手工作業:粗暴拆解、露天焚燒、強酸浸泡,提取貴金屬,也污染了周邊空氣、水源。
它得具備一定技術含量,需要特定的工藝、環保設備,自動化、精細化拆解、無害化加工。
年底,武漢首個電子廢棄物處理中心有望動工。
然而,正當武漢家電企業換回大批廢舊家電時,這個處理中心的建設企業——武漢格林美公司卻在發愁:如何能找到足夠的廢棄家電以支撐運轉?
在武漢幾個社區,格林美已設立6個“電子廢棄物回收超市”,每月能回收500多噸廢棄家電。不過,要維持處理中心正常運轉,公司需要每月搜集到1萬噸廢棄家電。
格林美與武漢家電企業接洽,希望接手“以舊換新”的廢棄家電,“家電企業還有再賺一筆的想法,出價比較高,暫時沒有談攏”。
為此,公司將在年底前建好50個“電子廢棄物回收超市”,同時,收編部分“馬路游擊隊”,增加回收量。
國家政策“空窗期”
眼下,武漢正處廢舊家電政策的“空窗期”。
在二手家電方面,去年,國內有媒體稱,我國第一部關于規范二手家電的國家標準——《二手(舊)電子電器品質技術要求》已經進入審定階段,二手家電有望強制上“戶口”。
新標志中,包含二手(舊)貨產品的編號、銷售者的信息、查詢途徑等信息,保證二手(舊)貨的安全性。
可惜,至今只聞“打雷”,沒見“落雨”。
在廢棄家電方面。今年初,國務院公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提出國家會設立基金,補貼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費。但是,這一條例到2011年1月1日才施行。
推薦閱讀
“符合六大條件的銷售企業可推薦為家電以舊換新的試點。”昨日,記者從佛山市經貿局獲悉,佛山“以舊換新”工作目前已開始進入試點企業申請推薦階段,銷售企業要符合去年銷售額達5億元以上等六大條件。 要求條件:20>>>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武漢]一周回收舊家電上萬臺亟待上牌照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43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