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路被蘭州市民稱為手機一條街,在這條街上,常常能看到有人手拿“回收手機、小靈通”的牌子收購二手手機,很多手機店也高掛著“高價回收二手手機”的字樣。這些人回收手機到底做什么用?這里邊是不是藏有什么貓膩?記者連續幾天進行了調查。
利潤豐厚 暗藏貓膩
5月29日上午,記者在金昌路口與一位從事二手手機買賣的老鄉攀談起來,據他講,“生意”好的時候,有時一天能收到二三十部二手手機。原價一萬多元的二手手機,他收購后可以從中掙2000多元,普通的手機也在100元左右,“怎么都比上班強。”
據一位從事過手機生意的朋友介紹,不起眼的二手手機回收后,有高額利潤。一些不法商販或將二手手機換上新殼,充作新手機轉賣,或將顯示屏、主板拆除后,以新零部件賣給消費者。一部普通的舊手機收購價格在100元至300元之間,小靈通在50元至150元之間,經過‘以舊翻新’后,至少能帶來幾倍的利潤。
以一部八成新的彩屏手機為例,回收價大概在200元到400元之間。如果把這部手機經過處理當作二手手機出售,價格多在400元到600元。但如果將彩色顯示屏拆下經過“處理”,再當作新彩屏賣給消費者,價格至少1000元。而舊主板的利用更是暴利驚人,從二手手機上拆下的主板大約價值在40元左右,整修費需30元,但被當作新主板再賣給消費者時,則漲到300元。
據說,在回收手機時,經營者如發現手機以前沒有維修過,則給的價格偏高一些,如果維修過,就不值錢。一部同樣型號同樣成色的手機,有的回收價格達到200元,有的連100元都不到。
只管收購 不問出處
在大雁手機城一個攤位前,記者拿出一款比較新的西門子手機,女店主立刻表示出濃厚的興趣。她詢問有沒有充電器及相關配件,當記者回答沒有時,她開出了200元的價格:“你這款機子新的才600塊錢左右,給你這個價格不算低了!迸曛鞑⑽丛儐柺謾C的來源,只關心貨色和價格。當記者表示,自己有一些檔次比較高的手機,但都是沒有充電器、包裝盒以及發票、保修卡等手續的單機,只想找個地方出售。店主當即表示,只要貨色好,價格上還有商量的余地。
在另外一家手機店里,記者注意到,前面的柜臺上擺滿了出售的新手機,只在一個角落里有個小牌子上寫著:“二手手機回收”。男老板介紹,他們的業務以出售新手機為主,兼營二手手機的回收和出售。該男子表示,不管是二手手機還是小靈通,他們這兒一律回收,視規格和成色的高低出價。
暗施手腳 欺瞞顧客
近日,蘭州商學院長青學院的學生徐穎就是輕信了“高價回收二手手機”者,將一部九成新的手機以300元的低價賣了出去。
徐穎說,她去年10月份花3000元買了一部諾基亞手機,今年又看中了新上市的一款三星手機,決定把舊手機賣了再添錢買個新的。于是徐穎來到金昌路大雁手機城,在門口她看到有人舉著“高價回收二手手機”的牌子,于是上前打聽價錢。對方說,一定要把手機拆開,看看里面有沒有毛病才能給出價格,徐穎沒多想就同意了。對方打開手機后,告訴王芳手機進過水,頂多值200塊錢。徐穎不信,便拿到店里,而店里工作人員卻告訴她,手機已經被拆過,而且里面少了東西,他們不收這種手機。王芳一時傻了眼,明明是才用了3個月的新手機,怎么會無緣無故少了零件。徐穎懷疑是外面收手機的人動了手腳,但她又拿不出證據,一部能賣1000多元的手機,只好以200元錢賣掉了。
年輕人圖新鮮,手機用一陣就要更新,很多人選擇到二手市場把手機折價賣掉,而不少販子也瞅準這一商機謀取不義之財,讓人防不勝防。
加強監管 刻不容緩
由于沒有相關法律、法規和部門監管二手手機市場,致使該市場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坑害了購買者,沖擊了新手機市場。目前,絕大部分的手機回收都是一些手機店的兼營業務,根本談不上有什么正常的收購和銷售渠道。一些不法商販打著“以舊換新”的幌子,將回收的舊手機經過處理當作新手機出售給消費者;或者拆除手機上的零配件,在手機維修時高價賣給顧客,欺詐消費者、牟取暴利。
二是給竊賊提供了銷贓渠道。從事二手手機買賣者只追求自己利潤的最大化,給偷竊者提供了快捷的銷贓渠道。為犯罪分子提供了“銷贓”、“洗黑”的便利條件。
三是污染環境。手機回收者將電池隨便丟棄,其中含有水銀、鉛、鎘等重金屬,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電池板中的鉛對人也有危害。此外,手機材料中還含有砷等大量有害物質。而二手手機再加工者根本不考慮這些問題,將更換下來的舊電池和零部件隨便扔掉。
手機回收是一種促進流通、刺激消費的方法,如何能夠以正規的渠道、規范的制度以及誠實合法的經營姿態面向市場,恐怕不僅僅取決于經營者的態度,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推薦閱讀
杭州消費券發動季末攻勢 截至6月29日,杭州市財政共兌付6.8億元消費券 市民消費熱情逐步釋放,今后杭州不再大規模發售消費券 昨天下午2點多,杭州百貨大樓5樓家電區顧客稍微少了些,收銀員張大姐趁著空閑,又清點了眼>>>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蘭州]手機回收暗藏貓膩陷阱多監管缺位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43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