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月2日消息,近日,張瑞敏接受臺灣《天下雜志》周刊專訪,以下是專訪全文:
書房內,四壁圖書森然羅列,張瑞敏細心收藏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 Drucker)的著作,紅色注記爬滿了書頁。書柜上,從西方新潮理論《世界是平的》、《長尾理論》、《維基經濟學》到中國古老智慧典籍《老子》、《莊子》、《論語》、《史記》,都叫人誤以為這是教授的一方清凈地。
只有書架上戴爾創辦人麥可戴爾(M. Dell)送給張瑞敏的雙馬銅雕,暗暗提醒訪客,眼前這位相貌儒雅、笑聲豪邁的書房主人,就是號稱“中國第一CEO”、為中國打出第一個國際品牌的企業家。
“我上了高中文革就來了。文革沒學上,我就是看書吧,胡看,”張瑞敏笑著回憶,那時偷看《紅樓夢》,還得包著毛澤東著作的書衣。
少年張瑞敏立志當記者,渴望學習。但文革一夕爆發,他只好白天在五金廠當工人,每天下班后,騎腳踏車去青島唯一還沒停課的業余大學上課,如此度過四年光陰。
比書生復雜 比商人有清志
如今的張瑞敏,一個臺灣人陌生的名字,在中國已家喻戶曉,是中國改革開放一種成功的符號、中國管理創新一段活生生的歷史。
他的老師幾乎就是書本,書里的世界讓他和一般人的眼光不同。也因為天天必須面臨企業的大小困難,張瑞敏有著隨時響應現實、不畏艱難的實踐能力。在中國要把大集體企業做大,沒有國營企業的政府注資,也沒有民營企業的激勵制度,張瑞敏必有他的威嚴與能耐,但他臉上卻始終保持書卷的氣質。
他比書生復雜,但比企業家有清志。
時光倒流二十五年。
張瑞敏三十五歲那年,被派去當青島電冰箱總廠廠長。迎接張瑞敏的,是五十三份請調報告、一四七萬人民幣的工廠凈債、和焦急等待已拖欠數月薪資的八百名員工。
“工人上班八點鐘來,九點鐘就走人,十點鐘時隨便往大院扔一個手榴彈也炸不死人,”張瑞敏在《海爾中國造》一書中描繪。
為了建立士氣,張瑞敏向鄉鎮企業貸款付清工人薪資。年節時,張瑞敏又貸款一次,給每位員工買了五斤魚,做為年節禮。
大錘敲毀七十六臺冰箱
隨著中國向市場經濟跨出第一步,張瑞敏學習日本的全面質量管理,一步步建立工廠質量管理體制。他明文規定員工“不準在作業現場隨地大小便”、“不準盜竊工廠物資”如今聽來不可思議的工作守則。
第二年,為了一封用戶的投訴信,張瑞敏突擊檢查倉庫,發現庫存中有七十六臺不合格的冰箱。張瑞敏開了全廠員工的現場會,拿出重棒大錘,要員工敲毀這七十六臺冰箱。
全廠員工在淚水中明白了張瑞敏的話:“賣信譽,而不是賣產品”。砰砰的錘聲,砸掉了當時全廠員工三個月的工資,更砸出海爾的質量意識。
四十歲的張瑞敏,當時是青島電冰箱總廠長,二十年前接受《天下雜志》首次采訪時,青島電冰箱廠營運已步上軌道,營收五年內成長六十七倍,產品還被評為中國國內最好的冰箱。當時他的心愿就是希望中國經濟強盛,而非公司營收成長。
在張瑞敏經營下,海爾成功并購其它十多家集體企業,讓海爾成為哈佛商學院寫進企業案例的第一家中國企業,張瑞敏也成為第一個登上哈佛商學院、瑞士洛桑管理學院講壇的中國企業家。海爾已連續七年蟬連中國最有價值品牌第一名。
文革失學的他,現在佩戴在身上的榮耀無數(見左頁小檔案),更是往來無白丁。張瑞敏接受《天下雜志》采訪時隔二十年、第二次采訪時,剛準備要在北京與日本經營之圣稻盛和夫對談,已在上海和戴爾交流,稍早走訪美國時,張瑞敏也不忘與將IBM起死回生的IBM前總裁葛斯納(L. Gerstner)、奇異前總裁威爾許(Jack Welch)討論企業組織變革。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單頁閱讀
推薦閱讀
據日本媒體報道,三洋電機于2011年1月底以其液晶技術專利受到侵犯為由,向東京地方法院發起了針對夏普公司的一份訴狀。三洋電機要求夏普停止對其擁有的4項液晶相關專利的侵權行為,并支付相應的賠償金。 三洋認為受到>>>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海爾CEO張瑞敏:網絡時代是大好的機會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44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