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更新換代,家電以舊換新,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家里的這些大物件在“奉獻”完之后,在被淘汰時卻得不到“善終”。記者連日來調查發現,居民家里 的廢舊家具、家電往往被作為舊貨回收,但“原始”的拆解方式并不能將舊貨“物盡其用”,而雖然大型拆解回收企業能夠基本完全拆解,但由于流通環節缺失,送往回收企業的舊家電基本來源于單位,幾乎沒有普通家庭問津。
居民家舊貨進入二手市場
市民宋先生最近在浮山后六小區買了一套房子,準備將房子重新裝修入住的他看著一屋子舊家具、舊家電犯了愁。宋先生在小區周圍找到了一個回收舊家具家電的人。對于這些“雞肋”,能處理掉、有人能搬走是第一位的,能值多少錢,還真不是太重要。簡單談了談價錢,一張雙人床加上床墊30元、26英寸電視40元、老式電熱水器50元,由于回收者沒看上家里的幾張桌椅板凳,為了處理掉,他最終送給了對方。
家具、家電以舊換新“火” 物盡其用“難”
宋先生家里的舊貨很快就被搬上了一輛小貨車。這輛小貨車直奔青海路舊貨市場而去。“基本上都是送到這里,我們就賺點差價。”回收這些舊貨的陳師傅說。
業戶們表示,居民家里淘汰下來的舊家具、舊家電,差不多都到了各個舊貨市場。
床、電視、熱水器,從宋先生家里出來的這三樣物品被轉手賣到了市場里不同的三家店里。“沒毛病的話,就直接當二手貨賣了,收來的東西基本都沒啥問題,有點小毛病簡單修修就行了,有大毛病的誰也不要。”店主說。
記者走訪了十多家舊貨店后了解到,這些舊貨多是被個人“消化”,有的是外來務工者或是剛工作的人,租到缺少家電家具的房子,或是所租房子里家具家電 有損壞的,來購置的,對這些租房者來說,這些大件不能隨身帶,說到底也是給房東買的,所以基本能用就行;還有的就是房東要出租房子,來買一些舊貨放到出租 房里。此外,一些小旅館也需要像老舊電視、舊床等物品。
廢品站人工拆解廢品回爐
無論是在舊貨市場里最終被淘汰的,還是直接從居民家里出來的,在普通居民家到回收再利用的這一個鏈條上,無論整體也好、零件也罷,這些舊家具、舊家電的最終去向大都是進入了廢品回收站,廢品回收站基本上就是一個小型的拆解廠,但拆解很大程度上是人工逐件拆解。
28日下午,記者來到臺柳路河西附近的一家廢品回收站。在這家回收站的院子里,堆放著大量已經拆解完的各種廢品,鐵絲,輪胎、塑料等,不同材質的廢 品分類放。“我們這里算是對廢品稍微細分一下,因為回收的廠家都有各自需要的材料和要求。”廢品站老板韓先生介紹,一些廢舊家電送到他們這里以后,他們通 常就是拆成各個大件,以電視為例,拆完之后分成電路板、電線、顯像管等,每一樣都有工廠從他們這里收走再回爐或是再利用,在他們這里最精細的分類,最多也 就是把電線剝皮。
“舊家具偶爾也回收一些,但是基本上沒什么利潤。”韓先生說,舊家具可用的東西最多的就是木料,整件舊家具送來后,他們通常是拆成板,有企業回收后加工成膠合板之類的,“還有一些像顯像管這樣的零部件沒人要,最后就是當垃圾扔了。”
分類很原始小部件被遺棄
在普通居民家-舊貨市場-廢品回收站這一分類回收鏈條上,每一環節雖然簡單,但是分類、拆解卻并不能夠形成最終的“物盡其用”。記者在對青海路舊貨市場進行探訪時發現 ,無論拆下所需零配件,還是拆解后分類回收,在市場業戶自行拆解、分類,以及廢品回收站的拆解分類的過程中 ,普遍存在拆解不夠徹底、分類難以精細的情況,此外,在拆解分類的過程中 ,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原本可以再利用的廢品或零部件,被遺棄成為垃圾,最終不知去向。
記者在調查時發現 ,作為這一鏈條上的回收方,舊貨市場經營業戶、廢品回收站,多數都是個人經營,規模和條件都比較有限 ,而在拆解、分類的問題上,由于利潤很低,因此在這一環節上缺乏動力 。“拆出來的這些電路板值不了幾個錢 ,前幾天剛處理了兩大袋子,才不到200元錢。”舊貨市場一家回收電視的店鋪員工周先生說,拆解是“順便”的活,有些甚至他都不愿意拆,26日,他開車到一戶居民家里,以60元錢的價格從5樓搬回來一臺29英寸的電視,他準備直接賣給廢品站,“拆無可拆,也不值得再修。”
上一頁 1 2 下一頁單頁閱讀推薦閱讀
飛利浦、LG電子、三星SDI和其他3家公司因操縱電視和陰極射線管(CRT)顯示器價格近十年,被歐盟反壟斷監管機構處以創紀錄的14.7億歐元(約合19.2億美元)罰款。飛利浦電子周三表示,計劃對歐盟罰款提出上訴。 周三歐盟委>>>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家具家電以舊換新“火” 物盡其用“難”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45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