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海爾在青島成立,海爾集團用最短的時間變成了世界大型家用電器第一品牌、中國最具價值品牌、世界品牌500強企業前50名,這一系列的成績都令業內贊嘆不已,CEO張瑞敏也成為屢獲贊譽的企業家。
在近三十年的發展過程中,海爾在國際市場上創造了很多奇跡,成長最快的就是其經營時間最長的白電事業,海爾冰箱、洗衣機是第一批走出國門、搶占世界市場的中國家電產品。2011年12月15日,據世界著名消費市場研究機構歐洲透視(Euromonitor)發布的數據,海爾在世界白色家電品牌中排名第一,全球市場占有率7.8%,第三次蟬聯全球第一。海爾同時擁有“全球大型家電第一品牌、全球冰箱第一品牌、全球冰箱第一制造商、全球洗衣機第一品牌、全球酒柜第一品牌與第一制造商、全球冷柜第一品牌與第一制造商”等共8項殊榮。對于海爾,這些只是多年來所獲獎項中很小的一部分,經過近三十年的歷練,它不僅成為世界第一的家電企業,成為了中國家電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楷模,而這些榮譽和業績的背后是企業多年不斷的努力。
記者手記
1985年,張瑞敏剛到海爾(時稱青島電冰箱總廠),一位朋友要買一臺冰箱,結果挑了很多臺都有毛病,最后勉強拉走一臺。朋友走后,張瑞敏派人把庫房里的400多臺冰箱全部檢查了一遍,發現共有76臺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陷。張瑞敏把職工們叫到車間,問大家怎么辦?多數人提出,也不影響使用,便宜點兒處理給職工算了。當時一臺冰箱的價格800多元,相當于一名職工兩年的收入。張瑞敏說:“我要是允許把這76臺冰箱賣了,就等于允許你們明天再生產760臺這樣的冰箱。”他宣布,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誰干的誰來砸,并掄起大錘親手砸了第一錘,很多職工砸冰箱時流下了眼淚。張瑞敏告訴大家,有缺陷的產品就是廢品。三年以后,海爾人捧回了中國冰箱行業的第一塊國家質量金獎。
這是一次教訓,也是下決心上進的表現。正是這樣的開始,讓海爾有了成為全球第一的機會。
成就:品牌價值逐年增長
2002年,海爾以489億的品牌價值首次問鼎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排行榜。然而,這一數字并未止住,在此后的幾年間,海爾不斷刷新著紀錄。2012年9月17日,海爾又以962.8億元人民幣的品牌價值位居榜首,連續11年蟬聯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排行榜。
除此之外,還在今年的“最具全球競爭力中國公司”評選中,海爾與聯想、華為位居前三。作為唯一登上該榜單的家電企業,海爾不但位居前列,還獲得了極具分量的“全球化品牌最佳表現獎”單項獎。這意味著海爾以成功的全球化市場拓展路徑為中國家電業成功占領國際市場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母本。作為中國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家電企業,海爾已經在全球市場成功構建了市場份額,并超越歐美企業成為產業領導者。世界權威市場調查機構歐睿國際發布數據顯示,海爾大型家用電器2011年品牌零售量占全球市場的7.8%,第三次蟬聯全球第一,同時包攬了冰箱、洗衣機、酒柜、冷柜等幾乎所有白電產品線的多項世界第一。
與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排行榜一樣,《環球企業家》雜志和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發起的“最具全球競爭力中國公司”含金量極高,其評判標準包括三大維度(經營業績表現、持續競爭力、國際企業文化)及八大標準在內的完整評選體系,并組織政界人士、經濟學者、在華跨國公司高管和海外商業領袖組成評委會進行了嚴格審核。獲此殊榮,不僅證明海爾集團全球化表現得到了專家肯定,也為中國品牌創造了奇跡。
實踐:重新定義中國制造
獲得諸多榮譽的海爾有著
自身的經營秘訣,品牌影響力得益于海爾創新的商業模式。創新是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始終不放棄的重要戰略,他認為,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要成為時代的企業,就是要不斷創新,不斷戰勝自我,才能在變化的市場上以變制變,變中求勝。
為了適應當今的互聯網時代,海爾積極進行商業模式變革,將全球8萬員工變成了2000多個自主經營體組織,每個經營體動態地根據用戶需求靈活應變,實現了自驅動、自運轉、自創新。這種商業模式讓海爾的國際范兒越來越強。
海爾自推進模式轉型以來,五年間的利潤復合增長率達到38%,保持了兩倍于行業利潤復合增長率的高速增長,在今年全球家電市場不景氣的背景下,海爾上半年收入和利潤增幅均大于行業增幅的兩倍,并且利潤增幅大于收入增幅,在整個行業的領先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海爾的商業模式不斷創造新的銷售業績,也讓重新定義了“中國制造”。
海爾定義的“中國創造”已經發展成為“由中國企業主導、整合全球資源”的創造。近來,海爾進一步加大全球資源整合力度,繼收購日本三洋部分白電業務后,海爾又于近日向新西蘭家電巨頭斐雪派克發出增持股份要約通知,擬全盤收購斐雪派克。這將進一步完善海爾技術和市場資源的全球化布局。目前,海爾在中國、亞洲、歐洲、美洲、澳洲成立了全球五大研發中心,成為全球整合資源最迅速的企業,并聯合全球業界知名技術、設計專家,共同為用戶需求服務。
技術:安全一流遍布全球
雖然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給海爾帶來了很大的國際市場,但是其仍是以技術立本的家電企業,技術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據了解,目前,海爾集團技術研發中心已經連續十年蟬聯國家技術中心認定榜首,同時擁有6個國際聯合實驗室、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及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這從根本上保證了海爾產品品質的可靠性與領先性。此外,不僅是研發上的嚴格控制,在高標準的品質管理上,海爾也已經建立起全球領先的檢測體系,其中包括175個檢測實驗室、600余套測試設備,可以完成500多項標準、2000多個項目的測試,真正實現了全流程品質管控。
海爾在產品安全性、可靠性控制以及技術創新領域都達到全球領先水平,得到全球權威機構的認可。據媒體消息顯示,海爾冰箱、洗碗機等產品均與歐洲權威檢測認證機構VDE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其中海爾洗衣機還成為中國首個獲得VDE“全球品質最值得信賴品牌”證書的品牌。今年4月,海爾榮獲國際權威認證機構美國UL公司頒發的第001號“UL北美安全認證證書”,成為自美國環保署(EPA)發布“制冷產品可選擇性地使用新型環保制冷劑”指令以來,全球首個通過美國市場準入要求的家電企業。
技術研發對產品的不斷更新有很大幫助,也對產品的“健康”度是一個考量。海爾不僅成為有害物質有效控制的標桿企業,在節能環保產品研發方面也走在全球前列,其冰箱、波輪洗衣機、滾筒洗衣機獲得了國家環保部頒發的“低碳認證”證書,這也是中國家電行業第一次獲此殊榮的白電企業。在海外市場,海爾冰箱獲得了美國、英國、西班牙、德國、澳大利亞等多國政府的節能補貼;海爾空調獲得意大利等國節能補貼,并且成為聯合國全球性采購唯一選中的空調品牌。
拓展:將著力開發歐洲市場
目前,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海爾都占據市場很大份額,這讓不少企業望塵莫及,可是海爾并不打算就此停滯不前,它仍然在為開發“疆土”做準備。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海爾將繼續鞏固期在西歐的市場地位,并將在布魯塞爾設立業務辦公室。
此外,海爾集團在發布會上高調宣布其附屬公司在將在波蘭華沙開幕。這一戰略可以增加海爾市場份額,實行網絡分銷方案,解決物流及售后服務等各方面的問題。海爾歐洲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René Aubertin認為,波蘭是一個有著巨大潛力的市場,可以達成海爾的中歐戰略,并且保證海爾在西歐市場能夠獲得成功。海爾希望能夠在歐洲市場開拓更加廣泛的國際業務。據介紹,海爾最近還在法國里昂開設了研發中心,其目的是加強其在歐洲的研發活動,并計劃在兩年內投資100萬歐元,開發面向歐洲市場完整的采暖、空調和熱水器生產鏈。
推薦閱讀
近幾年來,電視產業發展疲軟,不論是市場規模還是各大企業的經營狀況都不理想。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智能化概念的持續升溫,由單一終端向智能產業集中將成為產業發展的主要趨勢。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海爾將著力開發歐洲 做家電企業出國楷模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45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