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雷布斯”最近開了一個“潘多拉的盒子”,后果不輕。11月14日,小米科技高調發布小米盒子,為互聯網高清機頂盒。但事隔一周多,11月23日,小米科技就宣布因“系統維護”原因,停止了其互聯網機頂盒的視頻服務。當天,記者在位于珠江新城的“小米之家”看到演示的小米盒子已不見蹤影;工作人員稱“這是暫時的”。事情當然不只是“系統維護”這么簡單,業內的普遍說法是小米盒子觸碰了廣電總局對互聯網電視產品的監管“紅線”,雷軍試圖用互聯網的方法改變電視屏幕的設想就這樣觸了礁。事實上,想打電視屏幕主意的IT和互聯網公司多了去了,但在現有政策的監管下,各種新技術似乎仍無法找到突破口。
雷軍踩著的“紅線”
盡管小米科技把小米盒子定義為小米手機的一款配件,但其讓用戶在電視上免費看互聯網影視的特性又決定了它本質上就是一個OTTTV(基于開放互聯網的視頻服務)盒子。而在國內,OTTTV盒子還是一個處于灰色地帶的新生事物,因為國內OTT服務是通過公共互聯網面向電視機傳輸的,由國有廣播電視機構提供視頻內容的可控可管服務,例如國內市場上銷售的互聯網電視一體機就內置了OTT服務。
事實上,廣電總局對于OTT服務有著明文規定,俗稱“181號文”規定:互聯網電視集成機構所選擇合作的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只能唯一連接互聯網電視集成平臺,終端產品不得有其它訪問互聯網的通道,不得與網絡運營企業的相關管理系統、數據庫進行連接。盡管小米盒子并非互聯網電視一體機,但將其接入電視以后,它的功能實際上就是一個OTTTV盒子。顯然,小米盒子逃不過“181號文”的監管。
本來雷軍采用了一個“打擦邊球”的做法試圖繞過監管問題,但在眾目睽睽之下,小米盒子仍難過關。小米盒子的做法是跟擁有互聯網電視集成平臺資質的杭州華數合作,同時也與包括PPTV、風行網、搜狐視頻、騰訊視頻、豆瓣電臺及寶開游戲等內容服務商達成合作,這顯然是“一腳踏兩船”的招數。在用戶實際使用小米盒子的過程中,PPTV、風行網、搜狐視頻、騰訊視頻等互聯網視頻內容其實都繞開了杭州華數的互聯網電視集成平臺直接到達用戶跟前,這明顯違反了“181號文”對“唯一”的要求。
對于小米盒子的“觸礁”,雷軍和小米科技都沒有官方回應,外界對其做“盒子”的動機也有諸多猜測。有觀點認為小米盒子只是雷軍的試水行為,小米電視才是真正的目標,小米盒子的作用是試探廣電總局的底線。也有分析認為雷軍在小米2代手機剛上市不久就急著推小米盒子,顯示基于打破手機業務的天花板:與小米1代上市時相比,四核小米2代價格優勢并不明顯,目前市面上包括聯想K860、華為榮耀2和谷歌LGNexus4在內的四核手機的性價比均不遜色于小米2代;同時,業界對小米手機的供貨量及“期貨手機”模式也提出越來越多的質疑。
繞不過去的牌照
目前,中國將普遍意義上的互聯網電視切割成三份,發三種牌照:一個是IPTV,通過電信網接入;一個是數字電視,通過有線數字電視網接入;一個是中國特色的互聯網電視,可以通過互聯網的普通網絡接入。這三個都有牌照,而且只發給國家廣電總局認可的廣電機構。截至目前國內共發布了7張互聯網電視牌照,分別是央視國際CNTV(中央電視臺為申請主體)、杭州華數(浙江、杭州電視臺聯合申請)、上海文廣百視通(上海電視臺為申請主體)、南方傳媒(廣東電視臺為申請主體)、湖南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以及中央人民電臺。
按照技術分類,小米盒子等互聯網機頂盒屬于OTTTV,即開放的互聯網視頻服務,終端可以是電視機、電腦、機頂盒、PAD、智能手機等。目前國內對廠商提供OTTTV服務有3個基本要求:1.其播出平臺,必須由獲得牌照之集成服務商(央視、文廣、華數)提供;2.其內容來源,必須由獲得互聯網內容服務牌照的廣電播出機構提供;3.電視設備中對播出平臺及內容來源的集成要求,即一臺電視機只能植入一家集成商的客戶端,但同一品牌不同型號可以植入不同的客戶端。
上一頁 1 2 下一頁單頁閱讀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11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三星周二因中國供應商的非法用工行為遭到勞工權益保護機構中國勞工觀察(以下簡稱CLW)的批評。三星周一承認中國供應商存在員工加班時間過長、隨意處罰員工的行為。 最近數年,>>>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小米盒子“觸礁”記雷軍踩著的“紅線”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45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