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電器制造業內著名的“朱董配”,在今年5月正式成為歷史。
5月25日,格力電器召開2011年度股東大會,公司創始人朱江洪正式卸任格力電器董事長,公司副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高票當選為格力電器董事長。本刊記者從格力方面了解到,董明珠的接任可謂眾望所歸——她得到了多數股東的力挺。
有業內人士向《IT時代周刊》表示,商界“鐵娘子”董明珠接任格力電器董事長是“完全意料之中的事”。如今,隨著朱江洪的功成身退,以董明珠領銜的新領導班底將直面“千億攤子”的考驗。以營銷見長董明珠的全面掌權會否改變格力原本“技術+營銷”的風格,新的“格力奇跡”能否續演等,備受業界關注。
新班底面臨多項“大考”
1988年,朱江洪進入珠海經濟特區工業發展總公司(格力集團的前身),同年2月,朱江洪出任總公司下屬珠海冠雄塑膠工業公司總經理,后又兼任珠海海利空調器廠廠長。1991年,這兩家公司合并組建為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朱出任總經理,2001年5月任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于2001年4月起擔任公司總裁,2006年出任格力集團董事。
據熟悉這段歷史的人士介紹,朱江洪主管研發和生產,其低調務實的作風也為格力注入扎實、穩健的經營風格;董明珠主管市場和銷售,個性張揚、處事果敢,頗有“鐵娘子”之風。兩者的配合可謂相得益彰,使得公司成長為年產量250萬臺,業務收入超過800億元的大企業,實現了業績在行業內的絕對領先。
“到目前為止,‘朱董配’帶領格力達到了一個高峰,他們已完成階段性使命。”中國家電營銷委員會副理事長洪仕斌表示,新老班底如何傳承,是當前格力需認真思考的問題。
而據格力內部人士透露,兩年前,朱江洪就有意識地淡出公眾視野,董明珠則頻頻在公開場合高調露面。這被外界解讀為“公司有意用更多資源來包裝董明珠”。
如今,朱江洪“功成身退”,董明珠全面掌權,顯然會對格力有不小的影響。這個觀點在業內已經形成共識。
洪仕斌認為,以營銷見長的董明珠全面接管格力電器后,過去的“技術+營銷”兩條腿走路的模式可能會轉向以營銷為主導。家電評論人士梁振鵬也表示,“朱董配”時代之后,格力的經營風格或將有所改變,對渠道的拓展整合以及營銷方面或將加大投入。
在此前,格力電器在對外塑造企業形象時一直強調“技術領先”——他們在央視投放的廣告片的唯一訴求是:掌握核心科技。
因此,新的領導班底正式確定之后,多項“大考”也隨即擺在董明珠面前。洪仕斌就認為,過去董明珠更多的是做“事”和“市”,即行政事務和市場營銷,現在她需要快速適應角色的轉變。接任格力集團董事長及格力電器董事長后,她將面臨著除了家電業務外的地產、物流倉儲等新業務的挑戰。
格力集團旗下有格力電器和格力地產兩家上市公司。根據近幾年的年報,格力地產的資產負債率上升迅速。在此期間,格力電器對于集團的貢獻率越來越大。對此,有消息人士表示,未來,董明珠如何平衡集團對旗下兩家上市公司的支撐力度,也是一大考驗。
“董事長要把控宏觀格局,精準協調各方利益,與政府打交道未必需要有棱有角。”洪仕斌認為,以往“鐵娘子”的強硬風格可能要有所改變。他指出,格力具有國資背景,新任董事長要處理好與國資委間的關系。
另外,現年58歲的董明珠還有平臺鋪墊的任務,她要在退休之前尋找到新的接班人,并為下一任班子搭建好平臺。
“格力奇跡”能否續寫?
朱江洪隱退了,他同時留給新班底的是一個“千億攤子”。“2012年格力電器沖擊營業收入1000億元目標不變。”這是朱江洪離開前留下的話。
對此,董明珠也曾強調,今年公司若能保持20%的增速,1000億元的營收目標將不難達到。
數據顯示,2011年,格力電器實現銷售收入835億元,同比增長37%;公司共銷售空調3455萬臺,同比增長31%;其中,銷售變頻空調1210萬臺,在其出貨中占比約35%,以38%的市場份額位居行業第一。依據董明珠的估算,格力空調2011年營業收入超過第二名約250億元。顯然,這個“第二名”是美的電器。
事實上,美的電器的空調業務也在去年實現了迅猛增長,營業收入638億元,銷售空調約2800萬臺。并且,讓前者較為擔心的是,在過去的兩年中,自己一直遭受著后者的強烈沖擊。
財報顯示,2010上半年,美的電器空調業務銷售收入258.55億元,同步增長39.85%,同期,格力為229.72億元,增長不足25%;2011年上半年,美的空調收入425.16億元,同比增長64.44%,又一次超越格力同期402.39億元的收入規模。
盡管目前格力仍保持著領先,但也有不少業內人士對其目前“單打獨斗”只做空調的單一業務模式在未來能否抵抗住美的等勁敵的攻勢,表示擔憂。
“未來家電企業大多打造全產業鏈模式,韓國兩家電巨頭LG、三星都是全產業鏈模式,格力的未來模式如何發展值得深思。”洪仕斌說。
家電專家劉步塵則認為,格力要重視海外市場的挑戰。他認為,格力與西門子、三星等企業仍有差距。
其實,格力電器是最早涉足國際化市場的中國空調企業。
1999年11月,朱江洪從巴西開始品牌國際化的探索,當年簽訂了對該國的投資協議,2001年6月,格力電器設在巴西的生產基地正式投產,并在2004年實現盈利,當年凈利潤接近2500萬元,隨后幾年保持盈利。這成為了中國企業“走出去”并實現盈利的典型。但在近幾年,美的電器的國際化表現更為突出。
2010年10月,美的耗資3.92億元人民幣收購了世界最大空調生產商美國開利公司持有的埃及Miraco公司32.5%的股權,成為埃及公司第二大股東。去年11月,美的又成功收購開利拉美空調業務公司51%股權,在以美的自有品牌為主的前提下,與對方共同開拓拉美空調市場。今年2月,美的電器與美國開利公司在印度合作成立公司。新公司初始投資產能約100萬臺。
眼前競爭對手們紛紛在海外撈取利益,朱江洪在今年上半年也有過表示,“格力未來還將加大海外市場的開拓,將考慮在東南亞和南亞等地建廠以實現當地制造。”
由此看來,坐在董事長位置上的董明珠,除了要把眼光向內,更需要分出精力關注海外。畢竟,在國內空調市場競爭加劇的情形下,格立電器銷售額達千億元的目標需要海外市場的大力支撐。
推薦閱讀
如同圍繞著PM2.5的爭論帶動了空氣凈化器市場的爆發性增長一樣,某財經媒體《自來水真相》的報道也讓凈水機為代表的高端水家電市場獲得了寶貴的發展機會,3000多家企業參與競爭的水家電市場的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格力進入董明珠時代 千億攤子考驗新班底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49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