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六部委新近發布的環保新政《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規定,對于下月起對家電生產企業征收處理基金,標準為彩電13元/臺,冰箱12元/臺,洗衣機、空調7元/臺,電腦10元/臺。
筆者了解到,以單臺數元、十數元的標準來看,似乎并不多,但以主流企業動輒上千萬甚至數千萬的銷售規模來看,的確給生產企業增加了不少成本壓力。按照空調7元/臺的征收金預算,格力每年應交付1億多元的回收處理費,約占據總成本的1%。而美的算上空調、冰箱、洗衣機,美的制冷一年繳納的回收處理費將達3億元。
彩電業由于平均毛利處于家電全行業最低水平,因而也將承受較大的壓力。筆者了解到,目前整個平板電視行業凈利潤率僅為3%左右,不少彩電企業的凈利潤率甚至不足1%。以TCL為例,去年彩電業務凈利潤率為2.68%,按今年1380萬臺彩電銷售目標計,則需支付近1.8億回收處理費。如以彩電均價3000元計,13元/臺的處理基金將對每臺彩電的銷售產生0.4%左右的成本影響,這對原本凈利潤率就很低的彩電企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而對于海爾、海信這種既有電視,也有冰洗空的生產企業來講每年要繳納的回收處理費用則很可能更高。
按道理生產成本提升了,那么終端家電產品價格自然也可以“水漲船高”,但這些家電巨頭們卻多次表態“不會漲價”,筆者據此分析,在行業不景氣,銷售疲軟、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不漲價”實屬家電人的無奈之舉吧。
事實上,筆者認為這種局面,主要是由于國家設立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辦法中,將生產廠商與回收拆解企業分離造成的。眾所周知,從生產企業收上來的處理基金主要是拿來補貼給拆解回收企業,補貼標準是彩電、電腦85元/臺,冰箱80元/臺,洗衣機和空調35元/臺。在經濟發達國家大都實行電器生產與回收的一體化,既支付電器處理費,又可獲得相關補貼,平衡了責任與利益之間的關系。
筆者了解到,國家并不反對家電生產企業自行回收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但由于回收拆解的行業門檻較高,特別是在無害處理這一塊,國內擁有自行處理資質的企業“鳳毛麟角”,家電生產企業要想做到生產和回收通吃,尚需努力。
推薦閱讀
5月28日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下發了《節能惠民工程高效節能空調推廣實施細則》,除了對能效等級為2級及以上的定速空調進行補貼外,也對能效等級2級及以上的變頻空調實施財政補貼政策,且變頻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廢棄家電收處理基金 家電廠家壓力大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50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