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下發了《節能惠民工程高效節能空調推廣實施細則》,除了對能效等級為2級及以上的定速空調進行補貼外,也對能效等級2級及以上的變頻空調實施財政補貼政策,且變頻空調補貼最高金額為400元。
這是繼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三大政策退出之后的新一輪財政刺激,相比之前節能補貼政策,此次把變頻空調納入補貼推廣范圍,而對于變頻產品的補貼幅度遠高于定速系列,極有可能造成各品牌市場份額的重新調整。因此,節能補貼細則的出臺,被業內認為是空調行業結構調整的導向。
今年旺季以來,家用空調終端渠道銷量仍未現大幅增長。五一促銷期間,奧維咨詢監測的空調終端零售量為354萬臺,同比降14.6%;零售額123億元,同比下降7.4%,在白電中表現最差。2012冷年前9個月(2011.8—2012.4),國內家用空調產量合計為7189.20萬臺,同比下滑11.0%。
“應該說一季度市場不好,那么4月份市場稍微有一些好轉,有一部分產品跟去年4月份是同比正的增長,但是僅僅靠4月份的正增長不能改變今年1-4月份負增長整體的格局。所以,整個2012年全年的家電市場的銷售要想實現持平,乃至正增長,刺激性政策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秘書長陳鋼說。
然而,這一輪政策紅利并非對所有空調企業來說都是利好,表層上是補貼政策主要對象是高能效產品,不少以低能效產品、低價為競爭手段的企業失去優勢;更深的意義上,補貼之外,行業產品結構升級提速,缺乏核心技術的企業很有可能在這場技術的競爭中失語,這是對其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極大的不利影響。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助理蔡瑩也曾指出,新政策不是普度眾生,而是重在調整結構。“在這種新政策結構調整的情況下,有可能會掌握高技術,生產高端產品,相對大型的企業在這次新政策的推動過程當中得利的機會會非常大。一些中小企業,生產技術相對落后的企業,產品更新換代比較慢的企業有可能這次政策的推動反而是他們整體市場環境變化或者是下降的很關鍵的問題。”
如果說原來家電下鄉是刺激需求的政策,是一種惠民政策,而這一次的256億是產業政策。產業政策和惠民的政策還是不一樣的,產業政策是對于節能產品的補貼,也就是說從產品升級推動技術升級,由技術升級來推動產業升級。因此,政策的真正受益者是空調行業里的大企業,因為這個時候誰的節能產品好,誰的技術先進,誰未來是切這塊蛋糕切的最多的。
補貼的出臺,適度解決了高能效變頻產品價格居高不下的問題,為推廣高能效變頻產品解決了障礙。但是,政策也增加了不少企業的門檻。此次的補貼新政通過行政手段,使得部分企業面臨嚴峻的競爭環境,在“補貼”的促動下,失去低價優勢。
同時,補貼新政主要針對高能效產品,對市場上還在以低能效產品銷售的企業產生很大壓力,現有的市場情況下難以實現商業庫存的快速切換;而技術短時間難以補足,也成為很多小企業難以逾越的鴻溝。由于,變頻空調能效等級的升級設計到前端供應鏈,壓縮機和電子膨脹閥等都是高能效變頻產品的重要元件,這也不是簡單的部件組裝,元器件的整合、匹配需要長時間的調試。對于在節能產品上技術儲備不夠的企業來說,新的節能補貼無疑是艱難市場境況下的雪上加霜,來得如此之快的節能補貼使其來不及轉身就陷入新的競爭困境。
另一方面,對于環保節能產品的發展,各龍頭企業這幾年可以說是不遺余力,格力1赫茲變頻空調的上市帶來了高端空調的消費熱潮。美的的全直流變頻空調更是在市場上保持領先,數據顯示,2011冷年,美的變頻空調的行業占比是超過36%。
志高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張國強也表示,2012年2月志高新品云空調上市,云技術就是利用計算機的領域,無論在環保節能和高端技術方面都處于業內領先,應該在下半年樣機已經逐步開始到國美、蘇寧等三大系統。在行業領跑者們的加速奔跑下,很可能會更快速的占據市場,擴大領先優勢,從而帶來更廣泛的行業洗牌。
推薦閱讀
TCL集團董事長兼CEO李東生在昨天舉行的中國企業領袖論壇上表示,云計算正引發全球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電子信息產業正在重新洗牌,外國廠商在云計算方面并沒有領先中國廠商太多,因此,中國企業要把握云計算的機會,>>>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空調補貼細則出臺 空調業將加速兩極分化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50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