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升值、日本地震、歐美債務危機、主營消費電子市場需求下滑等,成為過去一年拖累日本家電巨頭業績虧損的主要因素。今年以來,被巨虧陰云籠罩的日本家電巨頭們紛紛調整業務、更換高管、大幅裁員以求自救,包括在中國市場的業務方面也有所調整。近期松下、夏普等日資品牌就相繼公布其在中國業務的新策略。
日資家電風光不再
近年來,從我國國內終端消費市場的角度看,日資品牌的家電產品早已風光不再。彩電品類方面,TCL、創維、海信、康佳、長虹、海爾等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總和已經占去了市場的半數以上,外資的份額當中三星、LG等韓資品牌又牢牢占據了優勢地位,索尼、夏普、松下等日資品牌的空間被不斷地壓縮。除了制造、分銷的成本不占優勢外,以彩電行業為例,日資品牌對3D電視、智能電視的反應速度遠遠不及國產品牌,逐漸失去市場話語權。隨著一二線城市市場的銷售需求萎縮,三四級市場被視為未來的市場增長點,但這部分市場也被國產品牌牢牢掌握。
難以超越國產品牌,迫使日資家電品牌在中國市場改變策略,一方面改走更為“親民”的路線,不計成本搶市場。這個“五一”,日資品牌就率先拉開了彩電促銷的價格戰,降價幅度之大為此前少有,搶占了部分中低端市場。另一方面轉攻商用市場和產業上游,目前,松下和索尼牢牢把握著3D電視的上游內容環節,3D視頻攝錄、制造、轉播等設備和技術等,占據市場六成以上的變頻空調所采用的壓縮機最核心技術也掌握在日本企業手中。
轉型新業務增長點
從此前相繼公布的調整措施來看,為了扭轉頹勢,日本家電巨頭紛紛在尋找具有可持續性、高利潤性的業務增長點,這一方向也投射在它們在中國的業務。
松下近日在上海宣布,已經將旗下的產業劃分為顧客事業領域(B2C)、解決方案事業領域和裝置事業領域(B2B)三大產業集團,預計2012年三家事業領域的銷售收入將會突破7200億日元,完成從藍光碟機、單反數碼相機、空調、冰箱等單一產品,向系統通信、環境方案和健康醫療器械系統解決方案以及汽車電子、元器件、太陽能等新能源城市解決方案的戰略布局,實現從部品、家庭、家居到社會的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
在其中國業務方面,據松下住宅系統事業集團長北野亮介紹,松下將從今年起正式開展在國內的住宅設備建材事業,不僅提供家電、建材產品,還提供從生活提案到空間設計、施工、售后服務的解決方案,全面介入中國住宅設備市場。松下計劃從今年開始擴大開展事業的地區和銷售渠道,在家裝市場(B2C)增加室內裝修施工店合作伙伴,目標從目前只有上海地區的12家直營店發展到2015年覆蓋9個城市的300家直營店,在精裝修市場(B2B)開展室內精裝修業務,目標從現在的13個城市擴大到2015年覆蓋30個城市。
松下對此寄予非常大的業績期望,北野亮稱,目標從2011年度的7億元銷售額提高到2015年度的20億元,并將以中國作為中心加強海外拓展,計劃2015年度達到全球銷售32億元的目標。不僅是松下,本周四,夏普也將發布其在中國的最新業務策略。
推薦閱讀
7月1日起家電企業將拔毛補貼拆解企業 加大生產企業的成本壓力 本報此前獨家披露的廢棄電子產品處理基金標準(本報4月19日AII1版)得到證實。昨日,記者從財政部的官方網站上了解到,7月1日起開始執行的《廢棄電器電子產>>>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日資家電相繼公布新策略尋求中國業務轉型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50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