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季度的持續低迷,近日家電股逆勢上漲2.18%,主要原因就是國家265億元財政補貼推廣節能家電,讓因家電下鄉、以舊換新政策到期而經營慘淡的家電業呈現新的生機。
近日,國家財政365億節能補貼項目進入倒計時,其中安排財政補貼265億元,啟動推廣符合節能標準的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洗衣機和熱水器,推廣期限暫定一年。在節能補貼中,家電節能補貼占總額72.6%,顯示出國家政策對于家電內需的傾向性扶植,也宣告家電業走過難熬的政策“真空期”。
數據顯示,失去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政策的支持,2012年一季度我國家電市場規模為2631億元,同比下降10.1%。從產品品類來看,黑電市場規模為334億元,同比下降24.6%;白電市場規模為472億元,同比下降21.5%;小家電市場規模399億元,同比下降5.2%;手機和電腦勉強持平。節能補貼新政在家電市場遭遇寒潮情況下出臺,預測可補貼產品接近3000-5000億元,將拉動下半年的家電銷售,但是如何讓國家265億“豪補”變成“好補”,仍需仔細編排相關執行細則。之前出臺的家電刺激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出現很多漏洞,致使一些達不到能效標準的企業發生騙補行為,擾亂市場競爭機制。而此次新政實施,不再是利益均沾,更多鼓勵節能消費,這對大企業的節能研發推動意義更大,也更加速了家電行業通過能效競賽進一步洗牌。
此次節能補貼傾向性扶植家電內需,需要解決好幾個問題:
首先,在補給誰的問題上,采用“北京模式”還是“節能惠民工程”模式,雖仍存在爭議,但如何達到節能消費、加速企業節能研發升級,以及規避直補企業將補貼用于化解原材料上漲成本壓力上的三重目標,需要更明確的細則指導。
其次,如何分配不同家電產品的補貼比例,以及如何界定產品的節能性能,也影響著新政的最終效果。如果補貼相同的數量,那么彩電行業在五類受補家電產品中單品售價最高,獲益最大。但對售價相對不高、利潤很薄的冰洗產品進行相同的補貼,就很難對企業產生足夠吸引力。同時,對于產品節能性能如何評定?采用統一的省電標準顯然不合適,洗衣機涉及到用水問題,熱水器涉及到燃氣以及太陽能等新能源利用問題,若采用能效比如何在準確界定同時,讓消費者選購時更加簡單明了也非常重要。
另外,節能新政發布在即,低價清倉非補貼產品和高能耗產品所引發的價格戰,是否會影響低能耗節能產品的推廣也不可預知。國家的節能補貼新政確實可以降低節能產品的購買費用,但是在高能耗產品的清倉價格戰面前,這種優勢是否會打折扣,有待消費市場進一步認證。
最后,此次節能補貼與以往補貼政策的區別在于,倡導節能消費的目的十分明確,產業引導作用要大于其本身的經濟拉動效應。過去四年,各大扶持政策輪番刺激家電產業,三四級市場已經提前出現透支,家電產品在農村市場的需求沒有以前那么強烈,市場反應會不會冷淡難以判斷,邊際效應遞減帶來的負面影響還未有定論。如何通過更科學、嚴謹的細則執行,實現家電產業向節能高效邁進的同時保證消費者、渠道商的主動性,共同促進整個產業利益的最大化,也十分關鍵。
推薦閱讀
節能惠民工程的空調、電視細則剛一出臺,眾多家電連鎖零售企業便高調配合政策落實。(編注:財政部官網5月29日公布,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在日前舉行的全國財政節能減排工作會議上提出,從今年起每年安排10億-20億元資金>>>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走過“真空期”節能補貼傾向性扶植家電內需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50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