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富士康求職中心的門內,充滿期待的求職者被按性別分開。一些人仍帶著行李,他們經過了幾天的旅途才來到這里。
導語:美國《圣何塞信使報》網絡版上周五撰文稱,雖然用工問題導致富士康和蘋果成為眾矢之的,但在一邊倒的批評之下,卻隱藏著鮮為人知的一面。對員工而言,加班時間絕不是冷冰冰的數字,更關乎他們的生計。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通過親身講述道出了對富士康愛恨交織的矛盾感情。
以下為文章全文:
加薪與加班
王玉平(Wang Yu Ping,音譯)是富士康百萬農民工大軍中的一員,他們在全國各地的工廠中生產蘋果iPhone和惠普(微博)筆記本。但世界各地最近對富士康的關注,卻擾亂了他的生活,這令他有些不快。
在蘋果、勞工組織和消費者團體的三方壓力下,富士康最近承諾改善中國龐大生產系統的工作環境。這家全球最大的電子制造企業,將基本月薪上調到約400美元,還將每月的加班時間控制在18小時以內。
但這卻給一線工人帶來了困擾。“這對我們沒有好處。”王玉平說。這位30歲的“80后”來自河北,曾經組裝過iPhone,現在負責生產臺式機。盡管期待加薪,但縮短加班時間卻會使他收入減少。
“我是來這里賺錢的,”他臉上滿是緊張與疲倦的神情,“如果賺不到錢,我可能不會到這里工作。”
為了向外界強調他們所做的改變,富士康及其最大的客戶蘋果邀請媒體前往“富士康城”參觀。這里擁有20萬工人,但媒體只能采訪廠方挑選的工人。
不過,記者還是在廠外隨機采訪了其他工人,他們對那里的工作進行了更為細致的描述。多數人都說,環境的確改善了,但仍對某些待遇不滿。其他人則感謝這份工作讓他們擺脫貧困,認為沒什么可抱怨的。
在富士康這樣的工廠,疲勞和加班在所難免。在外人看來,這或許難以承受,但對成千上萬像王玉平這樣中國人而言,這卻是他們致富的關鍵手段。上月接受采訪的工人都描述了富士康的種種苛刻之處:偶爾休息10分鐘還要受到密切監視,打卡下班的冗長隊伍隨處可見,賺錢太少的抱怨也不絕于耳。
中國與美國
但在中國龐大的電子制造網絡中,富士康的工作環境卻堪稱一流,工作也格外搶手,應聘者絡繹不絕。有些工人還指出,蘋果的生產線更安全,正是由于該公司對品質的嚴格要求,使得它的產品與眾不同。
他們還補充道,最近兩年的工作環境已經改善。但工人還期待更多進步,包括增加休息時間、降低流水線速度以及上調薪水。
蘋果和富士康承諾將大幅改善生產線工作環境。2010年從富士康離職的29歲軟件工程師范忠(Fan Zhong,音譯)說,由于富士康在中國大陸擁有120萬工人,因此無疑也會迫使其他工廠改善環境。
然而,王玉平卻很懷疑富士康能否改變管理風格。“這是暫時的,”他說,“當媒體不再關注時,情況就會改變。”說這話時,王玉平正站在富士康龍華廠區的南門入口外。這里就像一個收費站,穿著黑白相間制服的工人從這里進出龐大的廠區。
盡管有些接受采訪的工人仍然擔心危險的工作環境,但其他人卻表示,公司提供了優異的機會,這對他們有好處。有人甚至指責美國借題發揮,以此牽制中國。
25歲的王金燕(Wang Jin Yan,音譯)是思科服務器的質檢員,她說:“美國人想(通過批評富士康)壓制中國。我們不是血汗工廠,他們是故意找中國的茬兒。”
27歲的河南小伙兒熊云雙(Xiong Yun Shuang)補充道:“我聽說,因為美國想遏制中國經濟,所以計劃把蘋果產品的生產轉移到越南。這是我們主管說的。”他愿意相信自己的上司。
愛與恨
過去兩年間,富士康經歷了多次自殺事件,一次工廠起火也導致了員工死傷。在此之后,富士康中國員工的工作環境便成了全球媒體的焦點。
今年早些時候,蘋果承認通過對供應商的自查發現了雇傭童工等違規行為。3月,總部位于華盛頓的公平勞工組織(以下簡稱“FLA”)宣布,他們也發現了蘋果供應商的一些違規行為,包括加班時間過長以及暴露在危險環境中工作等。
外界的焦點主要集中于蘋果及其供應商富士康,但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Suppli分析師托馬斯·丁吉斯(Thomas Dinges)認為,所有的消費科技品牌和無數的亞洲零部件生產商,都面臨改善工作環境的壓力。
工人顯然也意識到他們在全球范圍內受到的關注。今年1月,有150名員工在富士康武漢工廠抗議,甚至威脅將集體自殺。類似的抗議上月也在深圳上演。
留著一頭短發的熊云雙說,在兩年前的自殺事件發生前,兇神惡煞的基層主管經常會對一線工人進行長達半小時的嚴厲斥責,有時甚至拳腳相加。當發現有人因為長期工作打瞌睡時,主管還會一腳踢開他們的凳子,隨后甚至可能引發一場混戰。
但現在,這種行為已經沒有了。“這都是因為媒體的關注。”
16歲的劉靜芳(Liu Jing Fang,音譯)今年2月從湖南老家來到富士康工作。在中國,16歲是合法的工作年齡。她對公司食堂的飯菜價格和質量頗有微詞,還埋怨宿舍不提供洗澡用的熱水。
不過,劉靜芳也表示,主管并沒有因為犯錯“懲罰”她。她住在新宿舍里,可以享受園區內的娛樂中心和巨大的游泳池。
“我對它既愛又恨。”劉靜芳如此評價富士康。
現實與渴望
18歲的惠曉燕(Hui Xiao Yan,音譯)負責iPhone攝像頭的生產線,她同樣希望多賺錢。盡管如此,她還是說:“我喜歡為蘋果工作,因為質量比其他公司高。”
22歲的賀飛(He Fei,音譯)曾經從iPhone生產線短暫借調到龍華廠區的另外一家工廠,在那里與同事一起生產金屬電腦機箱。那份工作會產生很多金屬屑,這令他們很擔心。生產iPhone或iPad時,廠方都會給他們提供面具,但生產臺式機時,卻沒有這種待遇。
“iPhone工廠好很多。”他說。
但工人們對遠在大洋彼岸的蘋果并沒有多少情感寄托。“我們只想賺錢,”來自四川的賀飛說,“我不關心蘋果。”
熊云雙的想法很簡單,他想像那些買得起他生產的產品的人一樣生活。
“中國工人只能養活自己,”他說,“而美國工人卻可以養活全家。我希望有一天,中國工人也能獲得美國的待遇。”
推薦閱讀
國內空調巨頭格力電器5月5日發布公告,稱公司現任董事長朱江洪已任期屆滿。朱的名字沒有再出現在新一屆董事候選人名單中,這意味著這位已67歲的格力空調創始人將正式退休。與此同時,朱江洪在格力電器第一大股東格力>>>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富士康工人的愛與恨:一場關乎生計的抗爭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30/152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