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一直被看做中國出口的晴雨表,每屆廣交都會引起出口企業的關注。記者從青島市商務局獲悉,第111屆廣交會一期于4月19日結束,本期我市參展商品主要為家用電器、汽車配件、小型機械、五金、工具及化工產品,參展企業195家,展位327個。其中,海爾、海信、澳柯瑪、華天、泰發、地恩地、三鏈鎖業等7家企業在品牌企業展區參展,展位共100個。從大會統計數據看,我市企業共成交13.5億美元,比去年春交會增長1.4%。
通過第一期的情況看,令人可喜的是今年廣交會在新興市場客商洽談踴躍,東南亞、中東、非洲、拉美、大洋洲等新興市場到會客商數量增長較大。但由于歐債危機導致歐元區經濟衰退目前國際貿易形勢仍舊存在不少困難。
新生市場變身成交主力
“今年客商采購意愿與往年相比上升了不少。”青島三鏈鎖業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記者從部分參展企業中了解到,本屆客戶詢價頻次增多,采購意愿明顯增強。據該負責人介紹,在成交價格方面,經過前期適應,境外客商對中國產品提高報價現狀已基本接受。
在商機面前,大部分企業選擇了謹慎行事。記者了解到,各商品的成交價格并沒有大幅攀升。家電行業成交價格保持穩定,輪胎成交價格穩中有降,建材類價格上漲5~10%,而五金工具、機械、車輛成交價格與上屆持平。通過采訪記者了解到,不少企業為維護老客戶,開拓新客戶,期待形勢好轉再做調整。
而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廣交會來了很多“新面孔”,記者了解到,這些新面孔是新興市場客商。據大會統計,本期境外采購商10.6萬人,比去年春交會增長3.9%。東南亞、中東、非洲、拉美、大洋洲等新興市場到會客商數量增長較大。而新生市場客商的熱情也直接反映在了成交量上。記者了解到,一期廣交會我市對亞洲國家成交6.9億美元,占總成交額的51%,比去年春交會增長19%。其中對阿聯酋、沙特、伊朗、新加坡等國家成交增長較大,增幅均在30%以上。對俄羅斯成交9012萬美元,增長40%,對巴西成交4714萬美元,增長10.7%。
傳統市場成交不旺
由于歐債危機導致歐元區經濟衰退,貿易風險加劇,內需嚴重不足。統計數據顯示,本屆歐洲到會客商下降8.9%;日本震后經濟復蘇緩慢,對機電化工類產品需求不旺,到會客商下降7.8%;美國經濟雖呈緩慢復蘇跡象,但因其國內失業率居高難下,增長動力依然不足,本屆到會客商基本持平。
傳統市場成交量也不容樂觀,我市企業對歐洲傳統市場國家成交3.1億美元,比去年春交會下降11.9%。其中,對德國成交3833.4萬美元,下降4.3%。對意大利成交6070萬美元,下降12.9%;對美國成交7752.2萬美元,下降13%。
有不少企業反應,盡管采購意愿增強,但試探性訂單較多,單筆訂單品種多、數量小,給企業組織生產帶來難度。另外,受金融危機后續影響,采購商貿易融資仍存在困難,且對市場走勢尚有疑慮,簽單的價格、數量、合同期還很難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外貿發展的環境依然嚴峻,今年保持我市外貿增長的壓力依然存在。
電子家電產品主導成交
在成交商品方面,電子家電產品主導成交,工具、汽配顯現增長。我市企業成交的主要商品類別看,家用電器、電子消費品兩大類產品成交9.2億美元,占總成交額的68%。五金產品成交7460萬美元、機械設備成交6670萬美元,與去年春交會基本持平。工具類成交4751萬美元,汽車配件成交4570萬美元,與去年春交會相比增長比較明顯,分別增長26%和14%。在一期廣交會上,電冰箱、洗衣機、空調這三大出口家電共成交6.6億美元,是我市一期成交的主導產品。記者發現,在這些主導產品中,新特技術產品成洽談熱點。海爾繼推出意式二代冰箱、鉑銳六門冰箱等創新產品;海信推出的智能電視“I’TV”;三鏈鎖業與科研機構合作推出的新型智能門鎖均吸引了眾多采購商,洽談現場每天呈現忙碌景象。
推薦閱讀
歐債危機對中國家電出口商的打擊超出了市場預期,而這促使出口企業謀求加大向自主品牌產品出口的轉型。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高級商務專員于治璞昨天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在上周剛結束的第111屆春季廣交會機電>>>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30/152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