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上網、能玩游戲、能聽懂方言,甚至可以測量身高體重。面對功能越來越強大的“云電視”,不少消費者提出疑問:云電視真的如此神通廣大?電視真的需要如此“聰明”嗎?
“功能太復雜了,我弄不懂。”年過六旬的張先生年初換了一臺最時尚的“云電視”,卻被過于麻煩的操作流程難住了。張先生說,買電視的時候商家一個勁兒地“忽悠”,說能玩不少游戲,電視劇還能記錄、點播和回放等。回家打開電視開關卻完全糊涂了,打電話咨詢工作人員才了解,玩游戲需要通過互聯網自行下載安裝程序。
在企業做人力資源工作的尚小姐春節時給父母買了一部智能電視,結果回家時發現,老爸專門弄了一個筆記本,上面記錄了很多操作流程,例如“連接DVD需要如何調換制式”等。“原本覺得智能電視能更"好用",誰知過多的功能竟然成了"累贅"。”
據悉,目前市面上已有不少彩電廠商推出云電視產品,包括海爾、創維、長虹、康佳等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云電視。
而截至目前,外資在華彩電企業推的仍然是3D電視和智能電視,并未跟隨本土彩電企業打出“云電視”概念。
有調查顯示,智能電視目前接通率僅為40%;也就是說,在購買智能電視的用戶中,只有40%真正使用了智能電視提供的智能服務,其他六成電視的智能功能基本成為“擺設”。除受限于網絡環境普及程度之外,操作復雜、系統反應慢都是最為消費者詬病的缺陷。
目前市面上已有不少彩電廠商推出云電視產品,包括海爾、創維、長虹、康佳等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云電視。而截至目前,外資在華彩電企業推的仍然是3D電視和智能電視,并未跟隨本土彩電企業打出“云電視”概念。
“目前部分企業促銷風氣不好,"云功能"被夸大了。”海信電器(600060,股吧)總經理劉洪新表示:“智能產品普及仍然要回歸用戶體驗。"觀看"是最基本的訴求。”他說,消費者不會用智能功能,與網絡環境的普及程度以及以前的產品功能不實用或操作過于復雜有關,很多企業對于智能產品銷售的培訓也不足。
“智能電視像相機一樣,應該是一個更便利的東西。”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認為智能電視應該“更傻瓜”,即使是老人和兒童也能特別便捷地操作和使用。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的專家稱,目前很多廠商推出的產品還只是“概念產品”,雖有了云服務的雛形,可服務內容的豐富程度以及人機交互的便捷程度還有很大完善空間。
海信電器多媒體研發中心副總經理簡志敏更是直言,他說市面上根本就沒有所謂的云電視這個門類,而只有智能電視。智能電視本身都應有“云”的支持,“云”只不過是智能電視的一個基本特征。一些廠家宣傳云電視、支付電視、社交電視等完全是市場炒作,有些誤導消費者。
顯然,云電視的概念無非脫胎于“云計算”,是一個移植概念。云電視就是在電視節目的使用上運用一些類似云技術的東西,連接在互聯網上的電視就變成“云電視”,其實只是通常所說的“智能電視”而已。
推薦閱讀
伊萊克斯、惠而浦等企業紛紛加入包銷大軍,按賣場方面的表態資源和政策將傾斜給被包銷企業,這樣制造企業既可以節省人力和管理成本,還可以借助連鎖渠道實力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近年來,頻頻有企業和賣場簽訂包銷協>>>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國內彩電紛推云電視 外資品牌只專注智能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30/153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