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舊家電、手機,通過回收拆解處理后,能從中提煉出金子,而且1噸廢棄手機中就能提取150克黃金……近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化電子垃圾為資源》的報告顯示出這樣的信息后,人們紛紛把羨慕的眼光投向了從事舊電器、電子拆解的企業。
然而,記者走訪卻發現,守著這么大的金山,拆解企業卻并非如想象中富有。反之,時常因貨源緊缺停產,主營拆解業務成副業的情況成了不爭的事實。
研究表明:
1億部廢棄手機可提取1500公斤黃金
自行車的兩個手把中間,一塊木板上用紅色油漆涂上去的“回收舊電器”字樣,伴隨小販的吆喝聲,這或許是很多人提起舊家電時腦海里浮現出的第一幅畫面。然而,我們僅僅知道把手中的舊家電賣給小販比自己拿到二手市場賣方便,且比送到拆解公司賣價稍高一些的同時,誰也不會想到這些我們眼中的電子垃圾真正的價值。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近期發布的《化電子垃圾為資源》報告稱,目前全球每年廢棄的手機約有4億部,其中中國有近1億部。而研究表明,如果從1噸廢棄手機中提取150克黃金、100公斤銅以及3公斤銀。依照我國目前每年廢棄1億部手機估算,這些廢舊手機總重達1萬噸,若回收處理能提取1500公斤黃金、100萬公斤銅、3萬公斤銀。
不僅手機,包括電視、電腦、冰箱等電子垃圾內件里都包含著多種有價值的材料,包括黃金,銅,可再生塑料等。
這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同時,人們也紛紛把羨慕的眼光投向了他們認為這其中最大的獲益者拆解企業。
[電器、電子拆解行業現狀剖析]
難成規模>>國內形成產業鏈條的企業僅有幾家
“企業規模大,技術完善,形成產業鏈條。”昨日,我省環保廳相關處室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其到深圳一家成熟的廢舊電器、電子產品拆解企業考察時,給他的第一印象。當然由于企業規模較大,形成了上下游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這樣的企業一年的營業額也達到數億元。不過,全國有這樣規模且效益較高的拆解企業卻僅有幾家而已。
他介紹,目前包括我省在內很多省份的拆解企業,其業務上均處于基本層面上的物理拆解,就是把回購上來的廢舊電器、電子產品進行分拆,分拆后把可利用材料再分類。然后,把這些分類好的材料運輸到可對其進行深加工的南方企業。這樣的話,事實上,拆解企業也就從中賺取了最基本的拆解費用。而這部分費用卻是整個拆解收入中最微薄的。
不僅如此,在“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推出前,我省個別拆解企業每年的廢舊電器回收的總量僅有幾千臺。
貨源緊張>>很多省份的拆解公司處于停產狀態
對其說法,吉林省商務廳流通業發展處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了認同,并介紹,國內拆解行業起步較早,但是規模型經營卻是在近幾年才剛剛起步。尤其是2010年以來,國家推出了“家電以舊換新”的政策,很多拆解企業受益于此,才得以快速發展。
吉林省新亞偉業廢舊物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田告訴記者,公司雖然在2003年就成立了,但是在2010年前卻時常因為市場貨源緊缺而面臨停產的尷尬,而這種情況不僅僅只存在于新亞偉業。據他了解,2010年以前,山東一些較大的拆解企業一年的貨源總量也僅有兩萬臺左右。
而且,很多省份的拆解公司也經常是處于停產狀態,有些拆解公司為了避免虧損,支付日常開支,還要常常同時經營其他業務,而主營的拆解業務也成為了很多公司的副業。
業內擔憂>>新的補貼或者政策還能不能下來
李田還介紹,在“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期間,由于貨源較為充足,公司利潤能保證在20%-30%左右,而這也是拆解企業近年來拆解業務較大的利潤收入。
當談及拆解廢舊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再利用的問題時,李田坦言,公司方面也曾想過要建立廢舊電器、電子回收再利用的一條產業鏈條,通過拆解從廢舊電器、電子產品里提取金、銅、銀等貴金屬或稀有金屬。但最終的破滅,無疑是因為貨源緊缺這一最殘酷的現實。“其實廢舊物資回收再利用產業鏈條,最基本的就是貨源供應充足,但通過考察,廣東等地一些具有規模的回收再利用的拆解企業,其貨源都是很多省份拆解企業同時供應才得以保障的。此外,"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的結束,使拆解企業貨源供應上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隨著國家給拆解企業的補貼結束,拆解企業別說發展了,很多企業可能將再次面臨虧損壓力,而"無米下鍋"也恐成企業最不愿面對的經營之困。”
此外,他還表示,目前拆解行業經營上仍然是較為無序的狀態,很多小販隨意回收變相地惡意競爭,市民環保意識上的缺失,拆解成本較高都導致了正規拆解企業無法正常發展。
采訪中,他還表示,作為拆解企業,目前有兩個擔憂,一是新的補貼或者政策能不能下來,什么時候下來;二是正規的拆解企業的高投入只有用“上量”來達成盈利,而市場上廢舊物資回收較為混亂,那么,一些發達國家以及國內發達省份用行政手段限制廢舊物資回收渠道,能否在國內被廣泛推廣。
有人支招>>兼顧環境與效益平衡才能雙贏
而面對國內拆解行業的現狀,吉林省節約網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曉群卻認為,環境與效益平衡下,才能達到雙贏。
李曉群介紹,隨著近些年的發展,節約、環保成為了各國最關注的問題,發展中國家更是向綠色經濟轉型,我國亦不例外。那么,在這種經濟發展思路的轉變下,包括電器、電子拆解企業在內的廢舊物資回收等高污染行業,也面臨著很大的考驗。雖然高污染,但在這些行業又不可取締、消亡的情況下,相關企業要想發展存活下去,也要轉變思路,比如說:現在歐洲的一些國家,針對人均手機充電器數量繁多,電子垃圾的增加,考慮在生產環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將充電器制造成多用型端口,這樣一家三口即使手機品牌不同,也可以使用同樣的充電器。而江蘇近期建設了復印機產業園,據了解,其通過回收各地的廢舊復印機,對其進行拆解的同時,將有些部件再從新利用,制作成新的復印機,這就一定程度緩解了加工產生的污染,也避免了銷毀處理中帶來的費用。
也許只是一個設計理念、一個經營理念的轉變,很多高污染行業就能在節省成本、環保的情況下,得到雙贏。
推薦閱讀
昔日的國內空調銷售冠軍春蘭,希望自己可以王者歸來。 春蘭力爭2015年回到空調主流市場,將占15%的市場份額。春蘭空調總經理沈華平接受南都采訪時稱。 據奧維咨詢預測,2015年,國內空調銷量在6000萬臺左右。15%的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子電器拆解企業身陷囧境守金山吃窮飯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30/153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