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實施截止時間暫定為2011年12月31日。”去年年底,由“北京市商務委”發出的這條微博引起了網友圍觀。有網友在其后跟帖調侃道,“希望能繼續,大彩電還沒買呢。”近年來“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帶來的實惠已經成為消費者購買家電的一大驅動力。
2009年6月,國務院出臺了“家電以舊換新”的政策,并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9個省市進行試點,有效期為一年。2010年5月,國務院又將該政策延續至2011年12月31日,并在原有試點省市的基礎上增加了河北、山西、遼寧等19個省市。
根據規定,以舊換新補貼家電產品的范圍為:電視機、電冰箱(含冰柜)、洗衣機、空調、電腦共五大類。而補貼的標準為:按新家電銷售價格的10%給予補貼,但上限為:電視機400元/臺,冰箱(含冰柜)300元/臺,洗衣機250元/臺,空調350元/臺,電腦400元/臺。補貼資金來源:中央財政負擔80%,試點省市財政負擔20%。辦理以舊換新手續并不復雜,一般流程為:“預約登記——上門回收——領取憑證——購新家電——領取補貼”。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能夠將手頭上的舊家電沖抵購買新家電的部分成本,何樂而不為,畢竟幾百塊錢對普通消費者來說并不是小數目。去年年底,在“家電以舊換新”補貼倒計時階段,不少消費者紛紛搭上這趟末班車,家電市場異常火爆。以上海市為例,部分商家銷售量同比出現倍增,其中以舊換新占總銷售量的比重首次突破了90%。商務部2011年12月3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家電以舊換新共銷售五大類新家電9248萬臺,拉動直接消費3420多億元。
市場需求旺盛,廠商自然“笑得合不攏嘴”。以海爾集團為例,“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給海爾集團的銷售貢獻率在60%以上,帶動的銷售額超過200億元。海爾集團中國區銷售總監邱志浩就曾對媒體表示,以舊換新政策沒出之前,行業內的很多企業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庫存積壓嚴重,如果沒有以舊換新政策,整個行業可能出現負增長。一個必須承認的事實是,“家電以舊換新”這劑“藥方”正是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被開出的,其療效便是,擴大內需,促進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發展。
“藥”雖是良藥,但也有副作用。在該政策的激勵下,各家電廠商為了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紛紛擴大產能,以2010年為例,我國家電行業特別是白色家電的產能處于歷史最高位。該年中國空調內銷加出口的總量為1億臺左右,但實際產能達到1.5億臺以上;冰箱總銷量為7000萬臺,但產能超過1.2億臺。業內人士預計,在政策結束后,市場整體需求會萎縮,各廠商消化過剩產能將變得異常艱難。
目前,官方對“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是否再延續沒有作出明確表態。但就這一政策實施兩年多的效果來看,大部分人持肯定態度。而對于該政策今后是否還應該延續,各界爭議不斷。有不少學者認為,家電激勵政策雖然給消費者和廠商帶來了實惠,但隨著宏觀政策的變動以及時間的推移,家電激勵政策的效果也在逐漸下降。此外,企業不能形成對政策的依賴,而是應該利用政策出臺的機會,把已有的短板補齊。廠商們也擔心,該政策一旦延續,將會透支消費者未來的消費能力。
無論該政策是否延續,建立規范和完善的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體系是當務之急。一般來說,彩電、空調的使用年限為8~10年,電冰箱為12~16年,洗衣機為8年,個人電腦為6年。但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電超出了使用年限,繼續使用會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此外,這些“超齡”家電的輻射值往往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加大,容易對人體造成傷害。
推薦理由:
實施了兩年多的“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已在去年“功成身退”。而在政策轉換的空當期內,消費者最關心的恐怕是,這個政策是否還將延續或是國家是否還將出臺其他優惠舉措?的確,這兩年來,通過國家補貼刺激家電消費的政策受到各方熱捧。借此政策,消費者省了銀子,廠商提高了銷售量,政府擴大了內需,形成了一個多方共贏的結果。但隨著金融危機的陰霾逐漸消散,這劑“藥方”的藥勁也正在減弱。此外,該政策退出后,如何建立規范和完善的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體系,應盡早提上政府的日程。
推薦閱讀
盡管還不能感受到暖意,平板行業走出困境卻日漸明了。NPD Display Search昨日(2月22日)發布的最新一季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貨調查指出,2011年是全球液晶電視出貨首次呈現下滑的年度。盡管如此,NPD Display Search預估2>>>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到期 民眾期待新政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30/156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