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松下、夏普、日立、東芝,這些赫赫有名的“日本制造”大牌,卻在近期屢遭“寒流”,經營不善,業績慘淡。夏普出現了百年一遇的巨虧,松下虧損也創出全日本新高,索尼已連續四年虧損。
國際金融危機、日元持續升值、“3·11”大地震、其他家電企業強有力的競爭,讓曾經享譽全球的家電業“日本制造”遭受“重創”。
日本金字招牌扎堆巨虧
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日系家電巨頭齊陷巨虧泥潭。財報顯示,2011財年,全球液晶顯示器龍頭夏普預計凈虧損38億美元,創下夏普百年最大年度虧損;曾獨霸家電業的索尼預計虧損29億美元,已是連續第四年虧損;而另一巨頭松下凈虧損預計將擴大到102億美元,不僅將創松下年度虧損紀錄,也將創下日本制造業企業年度虧損新高。
分析人士指出,電視機業務困境成為導致三大家電巨頭巨額虧損的“阿喀琉斯之踵”。去年“3·11”大地震、泰國洪水等“天災”導致部分家電生產的中斷,增加了企業物流配送和經營管理成本,從而打壓了家電企業的部分業績。
夏普的彩電業務有2/3依賴于海外市場,金融危機導致液晶電視需求疲軟,使得液晶面板供過于求,液晶面板價格大幅下滑,而液晶電視和液晶面板的銷售收入占到夏普總收入的60%左右,夏普因而遭受巨額虧損。索尼和松下也十分倚重出口市場,全球彩電及面板需求疲軟同樣使索尼和松下承受巨大的壓力。
在海外市場,日系家電巨頭越來越難與成本較低的韓國三星(微博)、LG以及中國大陸和臺灣的同行競爭。品牌中國產業聯盟秘書長王永分析,隨著技術擴散,中國和韓國家電企業的逐步崛起,在優質低價的攻勢下,日系企業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另外,“國人也越來越信賴中國的自主品牌,日系品牌的吸引力逐步減弱。”
“日本制造”風光不再
調查公司Display Search的調查結果顯示,2011年1月至9月間各品牌的平板電視在全球銷售額中所占的市場份額分別為:韓國的三星電子獨占鰲頭,占22.8%;LG電子列第二位,占13.9%;日本的索尼及松下分列第三、第四位,分別占11.0%和8.2%,遠不及韓國同行。
實際上,在嚴峻的形勢下,日系巨頭紛紛“求變”尋“出路”。索尼在公布2011年第三財季報告的當天宣布換帥,任命平井一夫為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平井一夫嫻熟于PlayStation業務和網絡娛樂業務,他將打造一支新經營團隊,實施重塑電視業務、數碼影像、智能手機和游戲業務四大經營戰略改革。
2011年11月1日,索尼把旗下電視業務割分成三個部門,分別負責LCD電視、外包和下一代電視機業務。在2011年年底,索尼將持有的液晶顯示器合資企業S-LCD將近50%股份出售給合資方三星。但是,這依然沒有扭轉索尼電視連續八年虧損的頹勢。
松下總裁大坪文雄曾表示,2012財年松下有望實現V形恢復。對于“赤字大戶”的電視部門,松下將把重點放在高附加值產品上。同時,他希望將松下改造成太陽能面板及車載電池等環保創新型產品的領先廠商。
夏普近日宣布,將日本大阪堺市液晶屏幕工廠產能縮減50%,以減輕電視機銷售低迷帶來的庫存壓力。在2011年第四季度,夏普宣布進軍“白電”市場。
推薦閱讀
商務部昨天下午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全國(不包括山東、河南、四川、青島)家電下鄉產品銷售517.9萬臺,實現銷售額137.4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2.5%和25.7%。 商務部指出,銷售下滑是受2011年標識卡政策調整,家電企業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家電業"日本制造"扎堆巨虧品牌吸引力減弱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30/157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