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宗商品的龍年上演“龍抬頭”,一反市場看淡預期,出現強勢反彈。1月23日-27日期間,紐約黃金價格上漲了4.10%,LME期銅上漲3.38%,LME期鋅價上漲 6.92%,紐約原油價格亦有1.12%的漲幅。“反彈應該還會持續,甚至不排除在接下來的2月份會迎來更大幅度的反彈。”光大期貨研究所有關負責人表示。
在空調制造成本中占據較大份額的銅,龍年年初則顯示出高開低走的態勢。加之匯率波動幅度偏大,這對制造企業成本控制增加了不確定性。
成本控制影響盈利水平
已經處于低利潤境地的中國家電制造業,在面對國家補貼減少,內需、外需雙雙低迷的情況下,如何控制成本,提升盈利水平絕對是關鍵點。和日系家電企業通過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獲取高額利潤不同,國內家電企業多年來利用低成本優勢,搶奪了眾多了訂單,如今這一優勢逐步被削弱,企業盈利水平受限。
從近期各大企業公布的2011年經營業績預告中不難發現,包括美菱電器、ST科龍、萬家樂等多家家電企業預告2011年業績下滑,其中美菱電器的凈利同比跌幅高達66%。而通貨膨脹持續,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勞動力成本、運輸費用等生產要素價格不斷上漲導致產品成本、費用上升等因素是導致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毫無疑問,在整體市場需求不大,前景不明的2012年,成本儼然是各大企業格外關注和嚴格把控的項目。
而國際大宗商品以及國內銅價走勢來看,2012年原材料價格下行趨勢有所增加,這對企業而言是個利好的消息。
原材料價格下行可能性增加
盡管1月國際大宗商品呈現強勁反彈,但業內人士還是堅持認為,2012年仍以熊市為主。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中表示,大多數大宗商品的價格將在2012年繼續下跌,并預測,供應狀況改善以及全球需求放緩將導致非石油類大宗商品價格在今年下跌14%。
瑞銀集團原材料全球策略師認為,中國經濟趨于放緩可能在2012年上半年拉低大宗商品價格。
以銅為例,自2011年8月開始國內銅現貨價格就出現下滑趨勢,跌幅每月大小不一。另一方面,國內銅庫存繼續增加,春節前,上海期貨交易所銅庫存已經達到13.16萬噸,為2011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從2011年12月下旬開始,三大交易所庫存總量持續增加,到春節前增加了2.8萬噸。國內下游企業卻未現積極的備貨現象。
最近工信部公布了有色金屬的十二五規劃,銅的產量增幅和消費增幅預計減少量都超過一半,其中產量增幅從十一五的15%下調至7.3%,而消費增幅從15%下調至5.2%。消費增幅的下降超過生產增幅的下降。
高盛集團最新研報表示,2012年全球銅市場供應缺口處于溫和水平,將支撐銅價進一步上漲至三季度,但之后市場將開始聚焦即將出現的供應過剩,將導致今年4季度、2013年及2014年銅價走軟。 高盛預計,2012年現貨銅均價在8378美元/噸,低于2011年的8811美元/噸,而2013年均價將跌至7496美元/噸。
原材料價格走弱的同時,企業必須警惕來自包括匯率、國際政治局勢動蕩、貿易保護帶來的不利因素,不排除對2012年企業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國際局勢動蕩,持有成本上升
除了原材料波動讓廠家心神不寧外,動蕩的國際局勢尚未穩定,而人民幣匯率波動吞噬利潤讓很多外向型企業著實“傷不起”。廣交會的成交情況和2012年外貿情形都不樂觀。
包括美的、格力、海爾等國內家電大企業近期在海外動作頻頻,紛紛建廠或收購當地本土品牌,加大國際化步伐,提升海外市場份額。而匯率是所有企業頗為關注又無可奈何的焦點。
歐美債務危機雖然負面影響逐步淡化,但是持續攀高的失業率,導致歐美國家加大了本國的貿易保護,貿易摩擦增多,對家電企業國家化道路的前進設置了眾多障礙。未來必定會有更多關于節能標準、技術指標等方面的高要求限制國內家電企業。
此外,國內銀根緊縮,使得企業融資成本抬升,所以持有成本漲幅進一步加劇,部分地區該項目成本漲幅甚至超過了原材料。
2010年——2011年10月人民幣匯率中間價
在動蕩的產業和大環境下,加劇格局變動,擠出更多泡沫,騰出市場空間。具備競爭實力和核心技術的企業在2012年如果能良好地控制成本,提升效益,抓住市場機遇,終能成為最終受益者。
推薦閱讀
2009年在國務院領導的親自推動下,相關部門共同研究推出了多項刺激家電消費、拉動內需的扶持性政策。以以舊換新為例,自推行之日起,在北京、天津、長沙等省市開始試點。2010年6月,實施范圍擴大至23個省及新疆生產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原材料價格浮動 波及家電企業成本控制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30/157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