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這個詞,恐怕有關注國內家電的人都不會陌生,無論是彩電還是冰箱、亦或者到廚房小電器,同類產品同價格拼價格的招數,一直被廣泛使用。雖然價格戰的后果是微薄的利潤,甚至一度國內還出現過共同宣傳不降價的“價格聯盟”,可沒幾天就不攻自破的聯盟,只能說明盡管廠家對于價格戰的無奈,卻也無法忽視它的威力。
不過盡管價格戰對于許多企業搶占市場立下了不少功勞,但是微博利潤甚至虧本的廝殺卻讓企業很受傷,甚至有時候往往只是給品牌帶來了短暫的眼球效應,最后市場被后來者搶占卻淪為“為人作嫁衣”的尷尬境地。
價格戰讓企業很受傷
中國的家電業向來被認為市場空間大、消費潛力足,本土企業、外資品牌摩拳擦掌搶市場。但長期以來,中國家電業始終以“價格戰”為最主要的營銷方式,往往要靠低價策略吸引消費者。然而,“價格戰”的弊端不少。一方面,產業容易陷入惡性競爭,“低價低質”的產品數量可能增多。有消費者反映說,同品牌的空調,幾年前買的價格貴,用的材料很扎實;這些年價格便宜了,但用的原材料明顯縮水。另一方面,一些企業為贏得“價格戰”,拼命壓縮運營成本,減少服務人員,消費者的購物舒適度和享受的售后服務水準也大大降低。
不過,從2011年底開始,更多新技術、新賣點帶來的變化,讓人看到了企業正試圖擺脫傳統價格戰所受的束縛。
比如,元旦過后,永樂方面表示,3D電視成為這次小長假最大的贏家,元旦期間的銷售量突破了彩電整體銷售的30%;蘇寧方面也表示,3D電視的銷售占比達到55%,附加值較高的時尚類3C消費電子產品、生活類小電器和學習類電子產品也增幅明顯。這些受到追捧的產品往往與技術掛鉤。換句話說,如今的消費者對產品買不買賬,除了看價格,也看產品的技術是否吸引人。
新技術、新趨勢帶來的高附加值
從“技術戰”得益的企業并非沒有,頗有人氣的蘋果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同樣的產品,蘋果系列的平均價格比其他品牌都高,而且蘋果從不加入“價格戰”,降價促銷屈指可數,供不應求倒成了常態。蘋果產品的價格如此堅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技術含量高。
這里的技術,不僅指功能上的科技突破,也在于外觀上的設計突破。美的下半年推出的超薄電磁爐,也正是在擺脫傳統電磁爐的形象,試圖增加它的時尚形象。
而美的蒸立方微波爐,同樣是順應時下看中的健康概念加以推廣,盡管產品單價相比傳統產品高出不少。但是依舊受到了不少關注,而單品利潤相比傳統產品也高出不少。
而在空調屆,更精巧、更便于方便家居安裝的小型中央空調也成為了格力空調明年的發展方向之一。至于彩電屆,智能電視、云電視等等大面積的推廣。整個家電屆都在通過技術的升級,擺脫傳統價格戰的拼斗,從而實現產品利潤的最大化。
推薦閱讀
截至2011年12月31日,華為終端全球銷售收入突破67億美元,同比增長50%。發貨量突破1.5億臺,同比增長30%,其中智能手機同比實現快速增長,發貨量超過2000萬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 華為終端在向企業對用戶(B2P)市場推>>>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價格戰”漸退 2012家電技術戰將上位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30/158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