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結束了。這項初衷為推動舊家電合理回收的政策使很多消費者受益,也催生出一條舊家電收購、改裝、銷售的“灰色產業鏈”。“來路成謎,出路待解”,舊家電走向何方將會受到持續關注。
解開舊家電來路之謎
記者從遼寧省沈陽市服務業委員會了解到,從2010年7月14日家電“以舊換新”正式落地沈陽,到目前全市的舊家電回收數量已經超過80萬臺。然而,這些用來換取新家電的舊家電中,有相當大部分是消費者從二手家電市場“淘”來的。
隨著商務部正式宣布家電“以舊換新”政策于去年12月31日結束,年末沈陽各個家電商場的“以舊換新”活動也進入最后的爭奪戰階段。為摸清舊家電的來路,記者日前進行了暗訪。
按照曾經買過專門用于“以舊換新”舊家電的消費者的指點,記者找到沈陽一家專賣舊家電的商鋪。在這里,記者“相中”一臺18英寸的舊電視機,老板開價100元。當記者嫌這臺電視機開機之后沒有圖像,外表太破舊時,老板解釋道:“你又不用,你管那么多干啥?”老板也承認,這種已經基本報廢的電視機以前肯定沒人買,不過有了“以舊換新”政策之后,這樣的“垃圾”也成了寶。老板透露,這種18英寸電視機一般市場價都要80元到100元,大件的洗衣機和冰箱要價在150元左右。
除了這些舊貨鋪子,“以舊換新”舊家電還能在網上找到。記者在大型網店平臺搜索后發現,網上不僅有人賣專門用于“以舊換新”的舊家電,甚至有人到指定舊家電回收站換取“家電以舊換新憑證”后,直接在網上出售。拿著這個憑證,消費者不需要再經過“麻煩”的過程,直接就能從商場領取“以舊換新”補貼。
誰是“以舊換新”大贏家
低價收購舊家電之后,再以八九十元的價格出售給需要“以舊換新”的消費者。看來,這些舊家電背后,確實有著豐厚的利潤。不過,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這個行業的利潤還不止這些。
“不少送到我們這里的舊家電,已經被人動了手腳,沒有太大的回收價值了。”沈陽市一家廢舊家電回收處理企業的負責人戴軍說,“以舊換新”政策對舊家電的要求很寬松,舊家電只要外表完整,無論能否使用,都可以得到國家補貼。所以,專門用來“以舊換新”的舊家電就有了一條特殊的灰色產業鏈。
“電器里還能回收再利用的部件被拆除了。電視機里的偏轉線圈還有顯像管屏蔽線這些銅件兒也都被拆了。這樣的舊家電就基本沒有回收價值了。”他介紹,這種被人動過手腳的舊家電占“以舊換新”回收家電的三成左右。給這些舊家電動手腳,正是夾在回收和出售舊家電兩個“工序”之間的另一道工序。
據悉,這些舊家電都是在地下小作坊里被拆解處理的,其處理方法會嚴重污染環境,是不被國家允許的。
今后舊家電走向何方
業內人士普遍有這樣的擔憂,擔心“以舊換新”結束之后,舊家電就會回到過去那種低層次的回收和處理過程。
正規回收處理企業由于運作成本比較高,所以在回收舊家電時與小作坊相比缺乏價格優勢。“以舊換新”政策下,這些企業能夠得到集中回收的舊家電。活動結束后,舊家電很可能再次通過愿意出“高價”收購的“游擊隊”,流向非法拆解處理廢舊家電的小作坊,甚至可能被簡單改裝后,貼上新標簽冒充新家電出售。另外,戴軍還擔心小作坊簡單拆解處理舊家電之后,隨意填埋廢舊電子部件,污染空氣和水源。
北京隆安律師事務所沈陽分所王學勇律師表示,我國已實施《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配套的《舊電器電子產品經營管理辦法》也正在制定過程中。不久的將來,二手家電都將有明確的身份,回收舊家電不再是小商小販能從事的行當,廢舊家電也不再游離于監管之外。
專業人士建議,國家應當立法對廢舊家電統一回收、集中處理,減少目前在缺乏監管的狀態下,小作坊隨意處理廢舊家電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實現廢舊家電環保處理。
(記著 范春生 王莉)
推薦閱讀
家電行業面臨的新的政策紅利正在到來。 新的補貼政策是圍繞著以舊換新政策的,此前中國家電協會已經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但是最終的政策還需要商務部繼續確定。1月5日,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秘書長徐東生告訴本報記者。 據>>>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解開舊家電產業鏈:來路成謎出路待解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30/159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