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網12月29日報道】在窄邊框和大尺寸的潮流帶動下,市面上逐漸出現了新尺寸的電視產品。自今年國慶三星推出LED電視新品率先打出“+1英寸”概念后,43英寸、48英寸等以前未曾見過的電視機尺寸出現在賣場中。
近期亦有消息稱,明年國內家電市場將出現36英寸和39英寸兩款新尺寸的電視機產品,使得主流電視機的尺寸上升為12種。
相對于傳統的37英寸、42英寸、46(或47)英寸電視機,“大一寸”的屏幕對消費者實際使用感受帶來的提升并不大,更多的則是企業市場策略的運作結果。
被逼出來的新尺寸
電視行業從來不乏概念,而概念無不都是在為市場服務。
從年初興起的“智能電視”、“SMART電視”到年底國產品牌集體步入“云”端,再回想去年的3D電視,甚至幾年前圍繞清晰度、響應速度、色彩還原等演繹出的各種說辭,電視機企業在不斷的制造概念拉動市場。
但今年搬出的“智能”和“云”的概念,業界普遍認為現階段推行“不靠譜”,企業急需尋找新的市場突破點。
這其中,不止整機企業面臨這樣的問題,上游面板廠商的境遇更加尷尬。
至今年10月,液晶面板價格出現18個月的連續下滑,雖然近兩個月價格基本穩定,也已趨近成本價。然而在眾多液晶面板廠商看來,這還不是終點,液晶面板全行業的調整可能在2012年上半年出現,屆時出現深度下滑的可能性極大。
在上下游企業同樣面對生存困境時,就需要想出新的辦法。在面板技術滿足的前提下,電視機屏幕這個被企業和消費者一貫重視的電視機最重要部分,尋得了一個“+1寸”的合適概念。
記者在咨詢了多位電視行業人士后得到的普遍結論是,屏幕增加一寸為消費者帶來的使用改變幾乎可以不計。
甚至有某電視企業前負責人向記者直言,這樣的做法能為企業在利潤越來越薄弱的當下帶來的,就是找出新的市場銷售點,借機推出新品,從而拉動銷售。
奧維咨詢副總經理金曉峰表示,增加尺寸這種做法在企業推出的初期會引來消費者的關注,但經過調查發現,小屏幕產品增加尺寸較為明顯,越大尺寸電視機屏幕增加一兩寸,消費者能感受的變化并不強烈。
雙贏的策略運用
新尺寸的誕生,是面板企業和整機企業共同運營的結果。
對面板企業而言,全球面板業的競爭日趨激烈,日、韓、臺灣地區的面板生產線已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而國內京東方、華星光電的兩條8.5代線也開始試生產,未來全球面板的格局或會出現新的變化。
現在切割這種新尺寸的上游廠家以韓系和臺灣企業為主,新尺寸中,三星切割43英寸和48英寸面板,LG也可以實現這樣的切割,臺灣的友達和奇美則以切割39英寸為主。
韓系和臺灣面板企業不得不推出這種新尺寸,則體現出其在日趨難解的面板競爭中保持領先優勢的意圖,金曉峰說。
其實以現在面板企業的技術,幾乎都可以完成這樣增加尺寸的切割,之所以出現有些在做有些觀望,還是與企業自身的戰略有關。
但上游企業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是否有整機企業愿意購買這些非主流的面板。同時,整機企業是否接受這些新尺寸也凸顯出其策略的不同。新尺寸在企業產品線中扮演著“前鋒”的角色,成為與對手競爭的秘密武器。
企業可以用43英寸與對手的42寸產品競爭,用39英寸與37寸競爭,50寸與46寸、47寸、48寸競爭。
不可否認的技術進步
但不可否認的是,新尺寸的出現一定意味著技術的進步,金曉峰說。
深究電視新尺寸的出現,其基礎條件一定是面板技術的成熟。面板制成技術和窄邊框技術的成熟,讓新尺寸的面板切割成為可能。
窄邊框技術的成熟發揮了重要作用,金曉峰介紹,面板由基板進行各尺寸切割時都會在邊緣預留出多余的部分以安裝電路和背光源等部件,隨著面板模組的模塊化生產和一體封屏技術的應用,面板邊緣用于安裝模組和電路所占用的空間越來越細小,這為面板尺寸增加帶來了可能。
其實,面板企業只要基板允許任何一個尺寸都可以切割出來,但新出現的尺寸的一定是在滿足不同世代線經濟切割的要求范圍內實現的,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實現面板的利用率。
明年或現尺寸亂象
明年的電視機尺寸會出現一個階段的混亂,這種混亂經過一兩年的市場選擇才會出現穩定,金曉峰預計。
其實無論上游企業還是整機企業,推出這樣的產品都利弊皆存。
上游企業方面,雖然同一塊基板切割出42英寸與43英寸所使用的成本是一樣的,其出售給整機企業的價格變化也不大,三星甚至在前期為了推廣新尺寸的面板采取過策略性的降價,但面板企業同樣需要投入研發成本來完成這一技術,并且面臨整機企業是否認可的問題。
現在多一寸產品的售價還不穩定,以43英寸為例,其產品售價有比40英寸、42英寸高的,但也有企業推出的個別促銷機型,價格比這些傳統尺寸低。
而對于整機企業而言,面臨的問題則更多。不同的尺寸梯度的電視產品可以使企業的戰術更加靈活,一方面可以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進一步細分市場,同時刺激需求。另一方面,新尺寸產品可以用于打壓對手,完成戰術迎敵。
但整機企業需要面開發新的模具,不僅如此,尺寸和型號的增加,對企業生產管理、出樣管理、庫存管理、制造管理等一系列內部操作都帶來了新的考驗。
特別是庫存管理,金曉峰說,拋開面板價格下滑不說,單就整機產品價格的一路下跌給企業帶來的風險就又增加了一層,企業需要做好規劃如何減少庫存來規避由此帶來的風險。
但目前市場上新尺寸產品的售價還不穩定,以43英寸為例,其產品售價有比40英寸、42英寸高的,但也有企業推出的個別促銷機型,價格比這些傳統尺寸低。
從今年中秋期間三星率先推出新尺寸電視產品,經過出樣鋪貨到全國,起碼需要兩個月的時間,恰好趕上年底圣誕、元旦、春節一系列長的促銷季,加之又是新品,其售價不會太低,而且企業會出臺促銷政策,使得這類產品的價格還沒有完全穩定。
但新尺寸電視的市場表現仍難下定論,這要看上游面板價格穩定與否,新尺寸電視在市場中的接受程度如何,都是其能否表現長久的重要影響因素,新尺寸電視是否具有可持續的競爭力還有待觀察。(記者 李德娜)
推薦閱讀
2011年的家電行業,從數據來看,整年的業績增長率感覺像是在坐過山車,如果可以用顏色來標注的話,那2011年應該標注為灰色的一年。進入年底,包括美的在內的企業出現裁員風波,以縮減規模的方式重新調整方向。 美的裁>>>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明年電視迎尺寸亂象 策略使然噱頭>實際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30/159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