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西湖村的翟女士周末忙著把自己用了小十年的洗衣機折價換新。像她這樣搭“以舊換新”“末班車”的市民不少。根據商務部、財政部等部門公布的《家電以舊換新實施辦法》規定,自2009年6月1日開始實施的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將于本月底到期。這意味著,我國初步建立的由生產企業、銷售商、正規拆解企業構成的廢家電回收處理體系,即將面臨考驗。
我國不久將迎來家電報廢高峰期,目前僅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腦等五大件的年報廢量就超過1500萬臺,預計到“十二五”末期年報廢量將達到1.6億多臺。在實施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前,廢家電大多數通過民間回收渠道流向二手市場和小型拆解作坊,他們多半采用焚燒、酸釋等傳統的野蠻的拆解方式,加重了環境污染;實施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后,由于國家給予一定補貼,消費者愿意把廢家電交給生產企業或商場,一些“正規軍”才得以發展壯大,但是否已經強大到完全憑借自己的能力就能擊潰“非正規部隊”呢?
必須承認,與“非正規部隊”相比,“正規軍”缺乏回收方面的價格優勢,且資源再生利用企業原有的稅收優惠政策也已取消,增值稅率已恢復為17%,這給其運營造成一定壓力。原本我國回收處理產業的生態就是良莠不齊,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城市,環境污染嚴重的中小型處理廠數量大、管理水平低且難以監管。人們有理由擔憂:新政策結束后,眾多的廢舊家電會不會再次流入污染嚴重的小作坊?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博洋博士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我國是全球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產生、收納國,這些電子廢物既有我們自身產生的,也有發達國家轉移過來的。“以舊換新”政策結束以后,國家新規要求現有處理企業將重新申請處理資質,廢棄電器電子產品也必須交送給那些有資質的處理企業。預計到2015年,全國將建成100家左右具有一定規模、相關設施完備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企業。“我國發展回收處理產業借鑒國外經驗,主要踐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操作上采用基金運作的模式,即從上游的生產商(或進口商)那里征收資金作為基金,補貼下游的處理企業,以鼓勵處理產業規范化、規模化發展。” 李博洋擔心由于我國回收處理標準規范體系尚不健全,有關拆解產物作為原料、能源及二手零部件利用的標準規范基本上處于缺失狀態,必將制約該行業的發展。而拆解處理技術水平較低也將成為困擾行業發揮的瓶頸——目前部分整機和拆解產物不具備無害化處理和利用能力,如冰箱、CRT玻璃等。
記者從市供銷社獲悉,為構建廢舊電器收集的新機制,天津將建立覆蓋全市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網絡,在現有的規范化回收網絡基礎上,新建十個初級分揀加工中心。市財政每年還將提供500萬元設專項回收基金,最終實現90%以上廢舊電器電子產品進入規范的回收渠道,80%以上民用、政府機關及企事業單位的廢舊電器電子產品流向、貯存、處置得到有效控制。
“作為試點城市,天津在電子產品的末端處理環節上,走在全國前列。”李博洋說。
推薦閱讀
近年環保理念和健康意識不斷深入,節能風潮席卷全球,影響了人們在生活方面的消費需求意識,越來越多的高端用戶開始關注中央空調的品質和格調。作為全球領先的變頻中央空調品牌,日立在空調領域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以舊換新謝幕 廢家電回收處理體系受考驗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30/160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