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李東生:“市場換技術”是個偽命題

作者: 來源:IT新聞網 2011-12-30 03:01:20 閱讀 我要評論 直達商品

  1999年,中國與美國的入世談判如火如荼。也就是在這一年,TCL越南建廠,家電企業中首批試水海外。

  此后十多年,TCL開啟了漫長的國際化歷程。

  “當時入世那一刻,其實既興奮也有點擔心。” TCL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李東生日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入世意味著國內市場逐步開放,國際巨頭可以名正言順來開發中國市場,行業競爭會更激烈。不過,中國加入WTO,也消除了國際市場一些準入制度的不確定性因素,讓中國企業更有緊迫感,來加速國際業務的拓展。

  李東生說,相比中國周邊國家,中國的人口紅利優勢已不復存在。中國的勞工成本已是印尼的兩倍,加上硬性的社會福利保障等,中國原來的勞工成本優勢已基本喪失。但中國還存在制造競爭力的優勢,因為中國的通信、交通、社會人文等基礎設施很完備,讓中國的工業配套能力明顯強過周邊國家。

  此外,入世10年來,中國GDP從2001年的10萬億元,躍升至2010年的39萬億元,增長近3倍,這也直接導致中國的人均消費能力的提高,讓中國市場規模持續快速增長。

  李東生指出,目前中國的人均消費量與發達國家還有相當大差距。以電視為例,美國市場每100人就消費10~11臺電視機,中國每100人目前才消費3~4臺電視機;如果中國市場消費水平達到美國的一半,則意味著中國電視機市場規模將從現在的4000萬臺上升到6000萬臺左右;若達到美國消費水平的75%,中國電視機市場將上升至9000萬臺,所以說中國市場潛力還很大。

  國際化涅槃

  1999年,TCL集團在越南同奈省邊和市投資建立其第一家海外工廠的舉動,讓TCL成為中國第一批試水海外市場的家電企業。

  在接下來的十多年里,李東生和TCL集團的所有員工都沒有想到,漫長的國際化過程竟然會如此驚心動魄。可喜的是,TCL集團的電視機和手機業務因為有不斷擴大的海外市場支撐,雙雙進入全球前10強,TCL平板電視和手機銷量在今年第三季度均排名全球第7位。

  中國企業面臨的國際化考驗也將加速自我競爭力的提升,包括產品技術、運營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李東生指出,在入世之前,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更多是產品出口,而這10年最大的改變就是中國企業真正走出去了。

  其實,TCL最近十年的發展,也幾乎成為中國入世10年中國企業如何走出去的一個最真實寫照。

  2002年,TCL集團以820萬歐元收購了德國施耐德公司,開始以并購方式試水國際化。2004年1月,TCL集團并購法國湯姆遜公司彩電業務;同年6月,TCL通訊并購法國阿爾卡特手機業務。

  但由于缺乏國際化并購的經驗,以及國際化運營人才,讓此前20多年都沒有出現過虧損的TCL,在接下來的兩年遭遇到巨大的困難和挑戰,2005年TCL集團虧損3.2億元,2006年半年報更是巨虧7.38億元。

  也許是過于自信,李東生曾承諾“18個月扭虧國際并購業務”。為此,TCL集團還變賣了旗下國際電工和樓宇科技兩家公司,獲得12億元的收益,但這仍然沒有辦法彌補國際化并購所帶來的虧損黑洞。后來的事實也證實,沒有一支國際化經營隊伍、國際化管理架構和相應企業文化,“18個月扭虧”的承諾只不過是空中樓閣。

  痛定思痛。2006年6月,在TCL虧損最嚴重的時刻,李東生寫出了《鷹之重生》一文,主動擔負虧損的責任。文章的最后說:“中國企業要成長為受人尊敬的企業,國際化是必由之路。”與此同時,TCL集團也經歷了20年來最大規模的高管團隊大換血。包括袁信成、胡秋生等幾位高級副總裁選擇離開或退居二線,而以劉飛為代表的有留學或外企工作背景的國際化人才加盟TCL集團。

  具有國際化市場經驗的高管團隊再次重組TCL多媒體和TCL通訊業務,2007年TCL集團成功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3.96億元,剔除可轉換債券公允價值變動影響后,TCL集團凈利潤仍達3.10億元。

  “今天來看,當年并購湯姆遜和阿爾卡特手機業務的決定還是正確的。如果沒有當初的并購行為,很難想象今天TCL手機業務會是怎樣的結局。”李東生指出,在TCL并購事件之后,很多中國企業都選擇并購來拓展國際化,比如聯想和吉利等。

  國際化并購帶給TCL的,不僅僅是痛苦的扭虧煎熬,也有劫后重生的快速增長。2010年TCL集團收入518.7億元,其中海外收入占比達39%。今年前三季度,TCL集團收入439億元,海外收入159億元,占比達36%。

  這一業績相比TCL集團2001年的211億元,增長了150%,而當時TCL集團的海外收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人才困惑

  海外市場支撐和中國市場的快速發展,以及中國的制造優勢,讓TCL的多媒體和通訊業務一直處于上升地位。

  相反,日本松下、索尼等國際電視巨頭卻因為接連而來的金融風暴、歐債危機等問題,一直處于下滑的通道中;還有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等手機巨頭,也因為手機市場技術更新,而持續萎靡。

  “盡管如此,中國電子企業相比國際跨國巨頭,還存在整體規模和實力的差距。”李東生指出,中國電子100強的前10強與國際競爭對手相比,基本上都有6~8倍的差距。如果中國電子企業整體規模和實力不提升,還是無法與國際巨頭在國際市場比拼。因此,在同樣的產品上,銷售規模直接決定了企業的盈利能力。

  而這種規模的差距也綜合體現在企業的國際經營管理能力,以及在產業鏈上的垂直整合能力。

  “TCL算是中國家電企業國際化比較早的一批,但真正開展國際化業務也不過12年。還有相當一部分中國企業國際化時間不過七八年。”李東生指出,三星、飛利浦和松下的區域管理高層,基本上擁有15年以上的國際市場運營經驗,很多國際巨頭的中國高管還有在全球多個國家的工作經歷,“相比國內企業,國際巨頭的國際運營人才要積累得多,管理體系要成熟得多”。

  其實,正因為TCL前幾年的國際化痛苦經歷,才讓李東生真正感覺到國際化人才的重要性。在2004年TCL并購湯姆遜和阿爾卡特手機業務時,TCL高管基本上是中國本土市場的營銷實戰派,幾乎沒有國際化的背景,這也成為TCL長時間身陷國際并購虧損的原因之一。

  經歷一次次慘痛的教訓之后,TCL也開始建立自己的人才培養計劃。2006年率先啟動了“精鷹工程”。“我們現在招的畢業生,如果有潛力,我們會安排他先在TCL實習一年,然后就送到國外市場鍛煉,甚至再讀書深造。”李東生說。

  外企技術擴散是必然結果

  除了國際人才的短板外,產業鏈垂直布局也是中國電子企業的弱項。

  李東生指出,三星等國際巨頭,早期就擁有自己的顯像管,現在又有自己的面板工廠,還有強大的半導體產業在支撐。比如,很多國際巨頭早在20多年前就設立研究院,擁有的專利數量是中國企業若干倍,并在國際市場形成強大的專利壁壘。

  “這些短板也成為TCL發起國際并購,以及發展自己面板產業的原因。”李東生指出,從上述事實來看,以市場換技術,這是一個偽命題。大部分競爭市場,市場換不到技術。

  不過,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對中國廠家產品技術能力的提高,還是發揮了積極作用。因為國際巨頭既然將工廠設到了中國,必然會將部分技術轉移到中國工廠。雖然國際巨頭也不希望這些技術外泄,但實際上通過產品上市和技術人員的流動,就會將先進技術擴散到中國企業。外資企業也明白這是必然的代價,但中國市場的誘惑力太大,如不將工廠設到中國來,其市場競爭優勢也根本無法體現。

  “外商進入中國,技術擴散是必然結果,并不是國家政策導致的結果。”李東生指出,目前國家政府對產業發展的扶持方式,基本上是一種撒胡椒面的方式。由于扶持資源總量有限,導致很多扶持并沒有產生預期的效果。所以未來政府扶持產業發展應該注意兩點,一是要把握整個產業的發展趨勢,在項目扶持中要集中資源;二是對扶持的項目和企業要進行考核,如果不能成功,應該有懲罰性措施,只要這樣才能讓資源分配更合理。

  李東生簡介

  ● 1957年7月,出生于廣東。

  ● 1982年,畢業于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無線電系。

  ● 1985年,任TCL通訊設備公司總經理。

  ● 1986年,任廣東惠州市工業發展總公司引進部主任。

  ● 1990年,任惠州市電子通訊總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兼團委書記。

  ● 1991年,創立TCL信息技術公司。

  ● 1993年初,任TCL電子集團公司總經理。

  ● 1996年,創立TCL美國公司。

  ● 1996年底,任TCL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 1997年,創立TCL技術開發中心。

  ● 2003年1月,當選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 2004年,與法國湯姆遜集團(THOMSON)重組全球彩電業務,與阿爾卡特公司整合全球移動終端業務。

  ● 2007年,獲芝加哥美中論壇“企業領袖睿智獎”。

  ● 2009年12月,獲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中國經濟十年商業領袖”獎。


  推薦閱讀

  霧鎖京城的商機:空氣凈化器銷量漲數倍

自本月4日開始,北京開始深陷大霧的包圍。除了北京外,天津、河北、安徽等省市也出現了大霧天氣,中央氣象臺也提升了大霧的警告級別,將藍色預警變為黃色預警。 持續的大霧天氣,逼停航班無數,航空公司難算延誤的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TCL李東生:“市場換技術”是個偽命題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30/161203.html

樂購科技部分新聞及文章轉載自互聯網,供讀者交流和學習,若有涉及作者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以便更正、刪除或按規定辦理。感謝所有提供資訊的網站,歡迎各類媒體與樂購科技進行文章共享合作。

網友點評
我的評論: 人參與評論
驗證碼: 匿名回答
網友評論(點擊查看更多條評論)
友情提示: 登錄后發表評論,可以直接從評論中的用戶名進入您的個人空間,讓更多網友認識您。
自媒體專欄

評論

熱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人粗长大战亚洲女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四虎www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激情婷婷成人亚洲综合| 成人午夜视频精品一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九九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 成人爽爽激情在线观看| 全球中文成人在线| 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午夜精品成人毛片| 小明天天看成人免费看 |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成人综合伊人五月婷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国产成人综合洲欧美在线| 成人黄色在线网站|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外国成人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成人第一页| 99精品国产成人a∨免费看| 国产成人愉拍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日本在线观看成人小视频| 欧美成人小视频|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 免费看污成人午夜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不卡 | 国产日韩欧美成人| 国产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四虎永久成人免费| 国产成人aaa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