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保,顧名思義就是延長電器的保修期,它是針對現行電器整機保修期較短而衍生出的一種服務,消費者只需支付一定費用,就可以獲得此項服務。
慧聰家電網原創:在家電行業,“延保”服務是家電廠家或商家向消費者收取或免除一定費用來承修“三包”到期之后的家電。家電“延保”服務自2007年實行以來已有四年之久,在業界也十分被看好。美中不足的是,在以前家電延保服務規范和標準尚屬空白,致使從事家電延保服務的企業做法不一,無章可循。為了規范家電行業良性發展,12.月1日《家電延保服務規范》正式實行。
俗話說,無規矩不能方圓,《家電延保服務規范》實行之后,對行業的發展有了一定的約束,這對行業的發展是有利的。同時也為一些家電賣場帶來新的商機。不過,對于剛出臺的標準都是需要經過市場的一番考驗。
有業內人士分析,《家電延保服務規范》出發點是好的,也填充了家電延保領域的法律空白,對家電商家具有指導和規范意義,但因其不具約束力,其實施效果還未可知。
商機:促銷的一大“亮點”
從表面上來看,我們在選購家電產品之后,加錢買延保其實買的是放心,這就避免了過包之后產品的維修高額消費。對于消費者來說,何樂而不為?也正是如此,家電延保成為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的一個“誘惑”性條件。也正迎合了一些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在節假日期間,不少家電賣場開始在家電延保上大作文章,借延保服務做“買家電送延保”等促銷活動,這樣的促銷手段在家電商場屢見不鮮。
不過,對于消費者來說,家電延保服務的誘惑是很難逃的。
《家電延保服務規范》試行之后,防范服務風險成為其中的一個關鍵,一時間,家電延保服務又成了家電賣場促銷的一大“亮點”。從2007年開始,包括國美、蘇寧等家電連鎖賣場都陸續推出了相關的延保服務。
另外,在蘇寧“陽光包”、國美“家安保”等大型家電連鎖商的推動下,家電延保實現了快速增長。眼下,受家電下鄉政策結束的影響,家電延保服務正遇上高峰期。《家電延保服務規范》出臺以后,使得一些維修公司看到了商機,但“單打獨斗”難有作為。
我們不得不承認,家電延保服務為家電賣場帶來商機,作為延保服務的保護傘“家電延保服務規范”更是對行業的發展起到力推的作用。
擔憂:會不會成為‘空頭支票’?
我們來算一筆賬,一臺售價8200元的液晶電視,如果“三包”期過后主板壞了,維修時算上材料費、修理費、零件費,價格在1800元左右,但消費者如若購買了3年期的延保服務,只需多付800元就可以了,而延保費用在400元左右。
這筆賬看起來很美,其實家電延保服務的好處也正是在此。不過,還會有消費者擔心,萬一自己買了“延保”服務后,商家倒閉了怎么辦?出了問題誰來負責?剛出臺的這個‘規范’并不具強制性,只是提供一個參考依據,會不會成為‘空頭支票’也未可知。
對于延保服務,簡單的來說就是購買延保,就等于多都買了幾年的“三包”服務。這對于消費者來說也是很有必要的。延保時間自廠家整機保修期結束后開始生效,消費者購買延保服務后,商品一旦在"三包"期外出現任何質量問題,商家均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免費維修服務,并提供因廠家材料或技術缺陷而造成的損壞等額外保修服務。
延保期間的服務究竟由誰來提供?筆者從賣場調查中發現,賣場導購在向消費者介紹家電延保服務時,都沒有告訴消費者在延保期間究竟誰來負責修理有問題的產品。雖然有一些品牌會和生產廠家簽訂協議,由廠家提供服務,但一般情況下,延保期的家電維修是由與延保銷售商簽約的第三方服務機構提供的。多數消費者都認為延保是由原生產廠家提供的。在這個問題上,消費者的擔憂就顯得必要很多。
消費者的擔憂也是合乎情理的。那么,如何消除消費者的擔憂,如何能讓家電延保服務為消費者帶來是實實在在的好處,《規范》標準重要很多的。《家電延保服務規范》剛實行,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夠完善的地方,不過未來對家電服務行業的良性發展將會起到關鍵的作用。
標準實行之后,家電延保服務有了更多的保障,一些商機也就隨著而來。對于消費者的一些擔憂,我們相信經過市場考驗之后必將會得到解決。
延伸閱讀:
家電延保服務并非“三包”延續,一些商家打了這個概念的擦邊球,在選購延保服務時,一定要問清到底是哪里負責維修,并進行書面約定,保管好購貨票證、延保服務約定等證據。對于一些維修成本確實比較高的高端家電產品,可以考慮購買延保服務,但是對于一些更新換代比較快,價格又比較便宜的小家電,則沒有必要購買延保服務。
推薦閱讀
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使用越來越普遍,這類新科技所引起的新疾病如短信拇指勞損、短信頸等的案例也增多,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已逐漸開始讓用戶不堪重負。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英國人選擇用智能手機來上網,而非撥打電>>>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家電延保服務有標可依 商機和擔憂并存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30/161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