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延保服務,是指在家電產品“三包”期過后,延長其保修期的服務。為使這項服務更為規范,11月25日,中國家用電器服務維修協會發布國內首個《家電延保服務規范》,并將于12月1日起試行。
商家瞄準家電延保商機
近些年,不少家電賣場自行推出延保服務,即收取少量費用,在產品超過“三包”期后,由商家負責修理、退換商品等。目前延保范圍幾乎涵蓋所有家電,保修期限分1年、3年、5年不等。
記者近日走訪我市一些家電賣場發現,不少商場內的家電價簽旁都有一個“延保”價簽,上面注明了延保時限及其對應的延保價格。一些家電銷售人員表示,只要消費者支付一定的費用,即可享受家電延保服務。
業內人士表示,家電延保服務近幾年發展迅速,但由于發展時間較短,也出現了缺失統一的行業標準等問題,導致各種家電延保服務讓消費者難以辨別,對延保服務的良性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家電延保將“有規可依”
本次頒布的《家電延保服務規范》規定,家電延保服務是以國家家電“三包”規定為基礎、由從事家電延保服務銷售、管理、風險管理、維修服務等一系列相關服務活動的家電延保服務提供方,為消費者提供的一種延長保修時間或擴大保修范圍的有償服務,服務內容要以合同形式約定。
該規范明確要求,與消費者簽定延保服務合同的延保服務提供方,應按照《保險法》等相關規定向有合法保險資質的保險公司投保,并要求家電延保服務提供方需在企業內部設立專門維修賬戶,通過向保險公司投保等方式防范延保風險。
購買延保服務仍需防范風險
業內人士認為,《家電延保服務規范》的試行,是協會聯合家電行業從事延保服務活動的企業自律、規范延保服務行為的一項重要舉措。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擔心,對于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監管的新行業,協會規范只能起到自律作用,短期內還難以遏制一些利益投機者“渾水摸魚”,攪亂家電延保服務秩序等行為。一些消費者表示,一旦銷售延保服務的公司經營不善倒閉,對于已銷售的延保服務如何繼續履行義務?如何避免消費者在不知情或被誤導情況下購買延保服務?
對此,市消協有關負責人表示,延保規定已明確說明,延保其實只是商家委托第三方企業提供的產品維修服務,與國家三包規定是兩回事,因此消費者購買延保服務時,要了解清楚延保服務公司的實力和口碑,在購買延保服務時一定要看清楚協議,對延保范圍、期限、故障的責任界定、承保單位的名稱、聯系方式等內容要特別注意,以確保自己的合法權益得到維護。 (記者 戚帥華)
相關鏈接:
商務部日前公布《家電產品維修服務業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對家電維修行業進行規范、以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征求意見稿規定,從事家電產品維修服務的技術人員,應具備國家規定的技術工種職業資格,并持證上崗。
家電產品服務經營者應向用戶提供維修服務憑證和收費發票,并如實填寫維修服務項目、維修詳細情況、維修服務質量責任(質量保證期等)及注意事項等內容,經雙方簽字認可后各執一份;經營者不得虛列、夸大、偽造維修服務項目或內容。
征求意見稿還規定,家電產品服務經營者違反其中相關規定的,由商務主管部門依據本辦法的相關規定責令限期改正。對于逾期不改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處以3萬元以內罰款,情節惡劣、造成損失嚴重的,移交有關部門依法懲處。
“目前幾乎每個家電產品品牌都在我市設有售后維修服務點,但服務人員的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從事家電銷售行業3年的張志輝說,出于對運營成本的考慮,許多家電生產廠家在二、三線城市并不直接設立售后維修服務網點,而是授權給當地的家電維修服務商,由其代為提供相應服務。這些掛牌的售后服務點,維修人員技術如何、是否經過專業培訓、服務行為是否規范,廠家很難監管。目前,家電維修行業亟待相關部門出臺行業行為規范,才能贏得消費者信任。(王蕾)
推薦閱讀
值得一提的是,一旦蘋果iTV上市,其所具備的綜合了iPad、iPhone、iPodtouch等多款蘋果智能產品的功能,勢必將再度引領行業發展,并成為互聯網電視市場的旗艦產品 IPTV、互動電視、手機視頻、微博隨著信息技術與傳統文>>>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國內首個《家電延保服務規范》明起試行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30/161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