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內成本上升正在削弱“中國制造”的價格競爭力,某些訂單外流到了越南等其它后發發展中國家,甚至回流美國,中國制造面臨20年來空前的雙向挑戰。但中國國內產業轉移進程會延長許多產業在中國國內的生命周期,在貨物貿易進出口額和外貿依存度均高居全國首位的廣東,其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就取得了長足進展。
廣東省近年來大力推進山區與珠三角地區產業合作,將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確認為廣東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決策,業績斐然。
截至2011年6月底,全省35個省產業轉移工業園累計吸引各類項目2988個,總投資約7030億元,省產業轉移工業園已經成為廣東后發地區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和增長極,帶動粵東西北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全面超越了珠三角地區。
無疑,轉移到內地的制造業要想繼續面向出口市場,相對缺乏區位優勢,但中國優良且不斷改善的基礎設施、在發展中國家名列前茅且不斷改進的公共服務效率兩者相結合,推動中國制造業生產和貿易便利化卓有成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產業轉移后區位優勢的下降,內地海關通關程序的改進就是典型。
推薦閱讀
針對中國光伏企業遭遇雙反調查,12日,中國工業和信息產業化部電子信息司司長丁文武在南昌舉行的光伏產業合作推進會上表示,中國光伏企業需警惕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并建議積極開拓國內市場,以減少對海外市場的依賴。>>>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珠三角搞產業轉移是延長中國制造生命周期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30/162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