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在聯想集團(微博)有限公司(00992.HK)發布第二財季(7-9月)亮麗業績的同時,聯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柳傳志宣布卸任董事長一職,并由47歲的首席執行長楊元慶兼任董事長。
“元慶已經是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柳傳志在謝幕演說中如是稱。
至此,2009年2月重返聯想集團“救火”的柳傳志又“退位”了。卸任后,柳傳志將擔任聯想集團名譽董事長。
與上次“交班”楊元慶不同的是,柳傳志此次徹底退出董事會——一并辭去非執行董事一職,該職由現年48歲的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接手”。聯想集團稱,趙令歡“將帶來新的全球視野和經驗”。
弘毅投資與聯想集團,均為聯想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聯想控股)旗下支柱企業。
投資,正是柳傳志未來要忙的。據介紹,卸任聯想集團董事長一職后,67歲的柳傳志主要精力將放在聯想控股的業務上,通過購建新的核心運營資產,推動聯想控股2014年-2016年在香港上市。
三原因使柳傳志放心交權
今年9月,柳傳志曾在北京對外宣布,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六年后聯想集團的國際化取得成功。這一結論性的宣布,為柳傳志今時的卸任埋下伏筆。
昨天,聯想集團發布的2011/2012財年第二季度(7-9月)業績也分外靚麗:當季實現銷售額77.86億美元、凈利潤1.439億美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35%、88%,遠超市場預期。同時,聯想集團取得全球市場份額亦刷新紀錄——達13.5%,從而躋身全球第二大個人電腦廠商。至9月底,聯想集團的凈現金儲備約為40億美元。
這是柳傳志在2009年2月重掌聯想集團后,該公司連續第8個財季高速增長。2008年因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聯想集團陷入巨額虧損,柳傳志在次年2月復出接替楊元慶,擔任董事長一職,為楊元慶制定的政策執行“保駕護航”。
據稱,柳傳志重返聯想集團后,主要是做董事之間的溝通工作以及企業文化建設,對公司具體執行層面很少關心,完全交給楊元慶去做。
在聯想集團昨天舉行的業績網絡溝通會上,柳傳志稱,他個人認為這次人事變動傳遞了三個方面信息,其中亮點分別是:楊元慶通過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經歷的各種艱難險阻的磨煉,已經完全勝任一家國際化公司董事長的角色;不久前楊元慶通過私人貸款從聯想控股手里購得了8%的聯想集團股份,這表明楊元慶對企業發展充滿信心,是企業的真正主人之一。
今年6月17日,聯想集團發布公告稱,楊元慶從聯想集團母公司聯想控股處購得7.97億股股票,占聯想集團總股本的8%,使得楊元慶持股量達到8.7%。而聯想控股所占股權份額為34.82%。楊元慶當時購股的價格為每股3.95港元,交易金額為31.5億港元。
柳傳志昨日在業績公布后的電話會議上稱,聯想控股將在合適的時候考慮增持聯想集團的股份。
“我們互為生命一部分”
但外界仍有擔心,同時身肩聯想集團身兼CEO和董事長的楊元慶,未來是否能在董事會及管理層之間延續特殊角色,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對于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少帥”楊元慶,柳傳志從來不吝嗇溢美之詞:“元慶執掌帥印早就設計好的,能有如此好的業績交接班是非常好的事情,我一點都沒有傷感。”
“元慶已經是我生命中一部分了,回想起來赴湯蹈火、溝溝坎坎很多次,也多次發生碰撞。元慶不是一匹小馬駒,是一匹非常執拗的馬,我們碰撞也是火星四濺。在這二十幾年,更多是浴血奮戰過程中,兩個人感情逐漸加深,到最后互為生命一部分。”曾贊譽楊元慶為難得帥才的柳傳志昨天感性地談到他和楊元慶的關系。
柳傳志當天給自己在聯想集團期間的表現打出了98.95分,給楊元慶打出了99.99分,接近滿分。
對于柳傳志的卸任,楊元慶表示,“我知道聯想控股從現在起將會成為柳總的工作重心,但聯想集團永遠是柳總生命的一部分,柳總永遠是聯想集團的一份子。”
昨晚,聯想集團老員工李嵐代表聯想員工向柳傳志贈送了一件玉石雕成的群馬,表達對柳傳志這位伯樂的感激之情。
得力干將趙令歡“加盟”
聯想集團表示,作為名譽董事長,柳傳志不再在聯想集團或其旗下子公司行使管理職務,其將在必要時對公司事務進行顧問指導。
卸任聯想集團后,柳傳志仍擔任聯想集團母公司聯想控股的董事長兼總裁,聯想控股業務板塊包括新材料、農業食品、消費服務、房地產四大塊,并正通過并購等手段,擴大業務規模。
此次“接手”聯想控股非執行董事的趙令歡,是聯想控股董事局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弘毅投資總裁,是柳傳志得力干將之一,也是聯想系五大少帥之一。
據聯想集團介紹,趙令歡畢業于南京大學物理系,擁有美國北伊利諾依州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和物理學碩士學位,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趙令歡于2003年加入弘毅投資和聯想控股。此前,他曾擔任eGarden風險投資公司董事總經理,Infolio,Inc。和Vadem Ltd。的董事長、總裁,美國數據通訊公司Robotics副總裁,全球電話會議設備生產公司Shure Brothers研發總監,并曾在UT斯達康擔任總裁特別顧問一職。
“越過三大挑戰成就聯想”
在揮別聯想集團之際,1984年帶領中科院計算所10名科研人員、以20萬元人民幣創辦了聯想集團的柳傳志,昨天回憶聯想集團從1990年以來經歷的三次大的挑戰。
柳傳志說,第一次大的挑戰是上個世紀90年代初,中國對PC開放政策,降低關稅,各外資PC企業取得批文。聯想在當時是很小的企業,從技術、資金、管理、人才與惠普(微博)、康柏、IBM等企業對照,是巨輪和舢板的對比,1994年聯想自己身上找原因,從組織架構和業務模式進行變革,選舉了當時29歲的楊元慶作為聯想電腦公司總經理,此后聯想培養出一支以楊元慶為代表、若干個能獨當一面的人才隊伍。
“第二次挑戰是上個世紀90年代戴爾(微博)公司進入中國市場,聯想份額開始下跌,聯想在戴爾在中國市場苦斗三年,當時無論從業內人士還是媒體,都是一邊倒的聲音,認為聯想遇到了克星,2004年聯想做了大膽的雙業務模式的部署,鏖戰了一年,年終聯想取勝,以后每年增速聯想都超過了戴爾,為以后的國際化提供了信心。這時候楊元慶是一個經驗豐富、善于總結、善于帶兵的CEO。”柳傳志表示。
聯想遭遇第三次挑戰則是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這是一個典型的蛇吞象交易。“當楊元慶已經是一個出色的CEO,但管理一個國際公司和一個中國公司不同,開始我們堅持請一個國際CEO,楊做董事長,(讓楊學習)如何做一個國際化的CEO。”柳傳志表示,在這樣一家特殊的公司,如何處理董事長和CEO的矛盾,也是當初擺在面前的難題,2008年金融危機的到來,成為聯想虧損的導火索。感謝兩位前任CEO為楊元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移動互聯業務是聯想著力培養的新戰略性業務,但是總量仍然很小。柳傳志昨天表示,聯想移動互聯網業務負責人劉軍是非常合適的人選,“人合適、組織架構合適,現在聯想兜里還有很多錢,其中有10多億美元是可以動用的,劉軍可以用這些錢來購買技術、發展技術。”
推薦閱讀
自2010年下半年以來,國內的通貨膨脹形勢愈發嚴峻,銀根收緊,信貸緊縮。這樣的宏觀背景,首先使國內的居民消費信心指數下降,消費意愿降低,其次使得整體資金面緊張,融資壓力增大,融資成本增高。 自空調在中國國內>>>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聯想集團柳傳志再度退位“交班”楊元慶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30/163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