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染色饅頭、塑化劑、“豆漿粉”事件等一連串的食物健康事件使食品安全再度走入人們的視線,飲食的不安全讓人們更加愿意選擇在家自制食品,因此智能小家電開始走俏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同時,今年開始小家電企業不斷走低的利潤率也成為企業向高端智能化發展的又一動力。市場數據顯示,2011年小家電業發展增速減緩,2008年至2010年,小家電產業連續3年增長率超過10%,今年上半年小家電市場規模達892億元,但相比去年同期僅增長6.1%。利潤下滑將使更多企業轉戰高端市場。
自智能小家電上市以來,智能小家電的銷量呈不斷上升趨勢,美的、格蘭仕相關負責人表示:智能家電是一個方向,不僅僅是大件的電器越來越高端,小家電同樣需要高端產品贏得市場,從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智能小家電的發展前景是相當樂觀。
雖然有人大膽預測2011是小家電智能化的一年,但是目前來看高端智能小家電無論從價格還是質保在市場都不占優勢,可以說,我國的智能小家電發展仍然在路上。
首先,智能小家電的性價比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小家電行業的高端智能化轉型,也要兼顧市場的承受能力,一些所謂的智能家電只是加入了一些可有可無的功能,價格卻翻了幾番,如何在實際中避免過猶不及是廠商亟待面對的問題,一旦這些人性化功能成為了“雞肋”,智能就只能成為一種“噱頭”。
智能化小家電屬于小家電的一種,眾所周知,小家電的保修年限僅有1年,雖有個別的廠商自行延長至兩年,對比大家電十年保修期來說,也是非常短暫的。智能化小家電售價往往偏高,如果產品出現故障消費者就要花掉一大筆維修費,甚至有些小家電根本無處維修。國家目前只對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腦等5類家電產品實行“以舊換新”政策。雖然,有些廠家也開始嘗試小家電有條件地“以舊換新”,但也只是在舉辦階段性促銷活動時才會推出。保修期短、維修難的問題成為小家電智能化的絆腳石,如果沒有出眾的質量,很難說服消費者掏錢購買昂貴的產品,高端產品維修時并沒有“高端”待遇,或許這將成為高端小家電普及的瓶頸之一。
201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的《關于加快我國家用電器行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中也提到,要大力提高小家電的工業設計和制造工藝水平。國家政策推出更是對小家電企業的高端智能化進程注入了一劑強心劑,“十二五”期間,小家電市場表現將更加強勁。
因此,即使今年小家電行業發展增速減緩,也并不能掩蓋小家電市場仍有利可圖的事實,這吸引了許多家電大品牌全面進入行業爭搶空間。近年來,除格蘭仕、美的等小家電大品牌將涉足領域無限延伸之外,海爾、志高等大家電品牌也紛紛攜巨資和品牌影響力優勢殺入。
外來力量或許會成為中國小家電行業變局的“推手”。2011年7月11日,飛利浦電子公司宣布,已同意收購奔騰電器。在完成確認性盡職審查,并滿足其他慣例成交條件后,該收購預計將于第四季度完成。而在飛利浦收購奔騰的消息正式公布前3天,蘇泊爾控股股東法國SEB對外宣稱,已收到中國商務部批復,原則同意蘇泊爾集團及創始人蘇增福向其轉讓大約20%的股權,交易完成后SEB國際持股將達71.31%。
這些巨頭不僅借助國內品牌深耕中國市場,也將更加豐富和高端的產品理念帶入了本土小家電企業之中。SEB公司在收購蘇泊爾之后,授權蘇泊爾在中國代理豐富的品牌;并且加上獲得其迪士尼在炊具及廚房小家電產品上的品牌授權,雙管齊下相當于蘇泊爾在自身品牌定位于中檔大眾化市場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條高端炊具品牌線和一條面向時尚、卡通、年輕消費者的炊電品牌線,形成“高+中+時尚卡通”這樣一個立體的品牌組合資產。
總而言之,通過外資注入,使本土小家電企業品牌線更加立體化高端化,從而帶動國內小家電行業的高端化發展。這意味著本土小家電市場將逐步向專業化、體系化、規模化、品牌化轉型,淘汰一批實力相對薄弱、缺少研發和成本優勢以及銷售服務網絡優勢的小牌企業,行業將進一步集中化。
推薦閱讀
智能已經成為家電產品的代名詞。從最早的智能手機到目前最火的智能電視,我們的生活一步一步被帶進智能時代,智能家電的表現讓我們的生活也開始炫彩起來。市場上越來越多的智能小家電也讓小家電有了大作為。 智能小家電>>>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小家電智能化仍在路上 跨國收購或成契機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30/164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