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每年的三大節和長假,都是人們放松心大購物的時候,同時也是各大商家血拼實力大促銷的時候。國慶期間,家電電商亂戰。長假期間,京東、當當、蘇寧易購、國美庫巴、卓越亞馬遜五大家電電商集體發飆,矛頭直指競爭對手。
電商、賣場十一“亂戰群毆”
老牌電商京東掀起"沙漠風暴",老冤家當當隨后打出了"斬首行動"叫板京東。這邊單挑還沒開始,又迅速演變成"亂戰群毆"。轉戰電商的傳統賣場巨頭也加入戰團。蘇寧易購掀起價格"零利潤"風暴,國美庫巴的口號則是"零利潤是浮云,奉陪到底"。前面的捉對廝殺,卓越亞馬遜表示"擊穿價格底線"。一仗下來,炮火橫飛。誰是贏家,目前還不可知。家電電商一面反對價格戰,一面拿出"不求自己吃飽,但求對手倒下"的架勢死磕。這場預期之中,卻意外慘烈的亂戰后,也讓我們對國美、蘇寧傳統賣場轉戰電商戰場后,下一輪電商格局的展望。
曾幾何時,在傳統賣場"驗貨",在電商網站"下單"已經成了很多消費者的不二選擇。這讓即使強如國美蘇寧的傳統賣場,不得不向電商轉型。兩大傳統賣場電商都提出了未來的愿景:國美計劃2014年實現150億元,搶占網購市場規模的15%。蘇寧的四大戰略,計劃將"蘇寧易購"打造成中國最大的3C網絡購物平臺。傳統大賣場的轉型,真的能夠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么?
傳統賣場轉型后的四大"利器"
電商戰略研究專家魯振旺曾經總結傳統賣場轉型后的四大"利器":
1、價格戰。國美蘇寧依賴的是天量的拿貨量。國美面對京東,采購規模基本上是10比1的比例,百億對千億,進價可以比京東低5到8個百分點。
2、品類戰。蘇寧易購提出用3c平臺,攻擊京東后方。
3、物流戰。在京東等電商物流體系廣度深度不足時,傳統賣場的倉儲物流優勢顯現。當然傳統賣場的倉儲模式、訂單處理模式和電商有很大不同:電商要求的是快速和小單分揀配送體系,傳統賣場連鎖強調倉儲量。
4、愿景戰。直接營銷到未來各家融資以及消費者信心和品牌建設。一般邏輯是:招數相同,內力強者勝。為了不被國美蘇寧"還施彼身"。京東的底牌已經亮出來:一方面加速IPO,提前到2013年上市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據說是第三輪融資時候,劉強東用股權與投資方簽了對賭協議)。另一方面,面對傳統賣場的倉儲物流規模優勢。京東需要利用國美蘇寧物流模式轉型的過渡期,挖掘自身渠道經驗優勢,搶時間,自建和完善物流。錯過這個時機,后面就難免被"將軍"了。這是雙方與時間的賽跑和對賭,也將可能左右全局和決定最終結果。
傳統賣場出路在何方?
傳統賣場是否消失?電商亂戰下,傳統賣場的出路在哪里?傳統大賣場會消失嗎?就像當年電子出版興起時,有人預測紙質書和媒體滅亡一樣。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
第一,產品供應商需要賣場和實體店。尤其對于新品來說,缺乏用戶實際體驗,必然失敗。(谷歌當年推出nexus one手機慘敗的原因就是此)
第二,節省渠道成本,價格是電商的優勢;但傳統賣場可做的用戶服務空間也很大。比如說,賣場曾經的以舊換新和上門服務,比如說個性化的服務定制(例如根據顧客的預算,推出個性套餐組合,讓用戶體驗更貼心等等)。
第三,對于傳統賣場來說,不會"瘸腿走路",經營中心和利潤天枰肯定會逐漸向電商渠道傾斜,如何把線上線下店業務融合是未來要解決的課題。
第四,價格死磕,時間換不來空間。商家們眾口一詞地提倡價值戰。現實是,大家都想用"價格和時間拖死對手"。低價本身是一種重要的競爭力和服務能力,但同時,時間未必能換空間。杜子健曾經提出過一"西瓜藤理論":消費者買西瓜時,不挑便宜的,往往挑西瓜藤新鮮的。也就是說,西瓜藤是西瓜的信用,是市場判斷的標尺。轉型的傳統賣場,資金、倉儲實體店都是絕對優勢。對于老牌電商而言,攤子小有小的好處,更利于服務細節的打造,別忙砸價,秀出西瓜藤,讓服務的速度,跟上價格。有時候競爭的結果未必一定要你死我活。
推薦閱讀
平日里總是表現比較平穩的小家電產品,在這個十一黃金周促銷期顯然成了為賣場貢獻銷售額的主力軍。記者注意到,美的、格蘭仕、九陽、愛仕達、蘇泊爾、龍的、亞都等眾多小家電企業,投入了大量的促銷資源。 由于一直以>>>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家電電商掀起長假亂戰傳統賣場轉型有法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30/165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