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市場總是一直有傳聞和分析指出,蘋果要推出Apple TV、大屏幕,iMac…等產品,因為蘋果實在太創新,所以推出任何產品都不讓人意外,美國科技網站Business Insider整理出蘋果可以考慮拓展的十項新業務。
1. 原創電影和電視劇
應該進入原因:通過獨家電視劇和電影,可以促進用戶接受Apple TV,并且為iTunes Store創造更高的產業門檻。
不應進入的原因:畢竟這拍電影并不是蘋果本業,蘋果可以有更簡單的低成本方式銷售產品,獲得高投資報酬率。
2. 服務器
應該進入原因:蘋果開發超受消費者歡迎的電腦,為何不能嘗試看看推出最好的服務器呢?
不應進入的原因:其實蘋果已經試過了,但是沒有成功,畢竟服務器屬于廉價的大宗產品,而非消費者想要買回家的奢侈品。
3. 家俱
應該進入原因:你難道不想坐坐看蘋果首席設計師Jonathan Ivy設計的椅子嗎?一定比其它椅子還要好。
不應進入的原因:對于蘋果核心業務來說,這無疑會是干擾;再加上還要處理包裝和物流等問題。
4. 網絡搜索
應該進入原因:網絡搜索是個大市場,蘋果用戶每天都會進行上千萬次(甚至上億次?)的搜索,為什麼要幫助谷歌增強市場領先優勢呢?
不應進入的原因:蘋果需要投入大量資源,而且要開發出比谷歌更好的搜索引擎也不太可能;再加上通過廣告獲利原本就不是蘋果的強項。
5. 家用音響設備
應該進入原因:家用音響設備可以說是iPhone和iPod的必要配備,消費者也愿意為了家庭或辦公室添置相關設備。
不應進入的原因:蘋果曾經推出iPod Hi-Fi,并未成功,其它廠商在這方面表現更好。
6. 創投
應該進入原因:蘋果手上持有數百億美元現金,可以用這些現金投資新創公司,獲得更多的收益。
不應進入的原因:創投對于蘋果這樣以創意為主的企業來說,并不是很合適,或許可以考慮投資創投公司,或是成為創投公司的合伙人。
7. 移動寬帶服務
應該進入原因:電信業者的品味很差,服務無法讓人滿意,如果蘋果加入,或許可以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并且創造更多營收。
不應進入的原因:銷售渠道引發的沖突,可能會影響和Android手機競爭市場,而且電信服務成本很高。
8. 制造業
應該進入原因:蘋果幾乎將所有產品的生產線全都外包,隨著需求增加,如果蘋果自己進行生產,會不會做得更好呢?
不應進入的原因:身為美國公司,在亞洲拓展制造業務可能比不上富士康,外包效果其實也不賴。
9. 管理顧問
應該進入原因:蘋果已經打造了相當優秀的組織,其它公司或許希望可以學習蘋果的經驗。
不應進入的原因:蘋果相當注重保密,不太可能和別人分享成功秘訣。
10. 壽司店
應該進入原因:蘋果可以在專賣店旁提供用餐體驗,有點像IKEA附設的餐廳。
不應進入的原因:這項業務很容易出事,而且要說服美國人吃生魚片可能比說服他們放棄Windows還要困難。
推薦閱讀
智能電視在國內市場的戰爭已經進行的如火如荼,大半年的時間讓智能電視在國內市場從最初的幾乎無人識發展到了如今的幾乎無人不識。但是對智能電視來說,在技術發展趨于成熟后,行業內的整體規范性就成了被關注的首要>>>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外電評蘋果可以考慮拓展的十項新業務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30/166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