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持續在高位徘徊的銅價,讓家電行業的“鋁代銅”爭議風波再起。
盡管鋁價比銅價便宜許多,但有專家和消費者擔心鋁在性能上劣于銅,導致“鋁代銅”究竟是欺詐還是技術創新的爭論一直不休,“鋁代銅”家電產品甚至一度被質疑為質量不過關。
一邊是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而不斷受擠壓的利潤空間,一邊又是對“鋁代銅”的謹慎甚至排斥,“鋁代銅”讓家電企業左右為難。有專家表示,若質量技術不達標,“鋁代銅”勢必造成產品安全隱患。而在還沒有完全解決鋁代銅產品質量問題的情況下,單純為了降低成本而急于使用鋁代銅部件,會影響產品壽命,不僅給消費者帶來無盡的使用煩惱,也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爭論不休的“鋁代銅”
其實,早在四五年前,“鋁代銅”就爭議不斷。當時,某空調品牌高調爆料稱一些企業偷偷地用鋁管代替銅管,欺騙消費者。此消息在空調市場引起巨大反響,一時間關于空調、冰箱等制冷產品使用“鋁代銅”是欺詐還是技術創新,是否涉嫌侵犯消費者利益等爭論鬧得沸沸揚揚。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9年,北京市燃氣協會向媒體通報稱,純銅材料制造的燃氣熱水器熱交換器被一些廠家以價格較便宜的鋁材替代。由于鋁的熔點遠低于銅,故質疑此類產品存在安全隱患。這引起了熱水器企業的強烈反彈。
如今,洗衣機又被“拖下了水”。近日,有媒體報道,為了節約成本,一些洗衣機廠商用鋁材料代替核心部件電機中的銅線,或者采用銅包鋁。有專家指出,鋁銅焊接點易腐蝕,使用鋁線電機會導致洗衣機的使用壽命和安全系數大大降低。這導致了更激烈的爭論。
成本與質量的雙刃劍
在業內人士看來,“鋁代銅”關鍵是因為成本。
今年以來,國內銅價最高已突破7萬元/噸,盡管目前略有下滑,但仍然在高位徘徊,均價比2010年上漲了9%。而鋁價僅為銅價的約1/5,“鋁代銅”給企業帶來的直接效益便是成本的下降。
“鋁代銅”固然能夠節約成本,但鋁也有不少不足。比如,洗衣機采用“鋁代銅”的部件多是“心臟”——電機。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檢驗部部長魯建國分析指出,鋁線不容易焊接,抗拉強度也不行。而且在電機運轉時,銅線電機最高溫度也就70-80度,但鋁線電機就可能達到100度以上,由于鋁熔點低且容易折斷,長時間使用后容易發生變形,縮短電機使用壽命,嚴重時容易出現斷裂,從而燒毀電機,甚至引發洗衣機燃燒。而目前更換一臺電機的成本要花400元左右,這意味著一旦鋁電機被燒壞,消費者損失不菲。
同時,鋁線的電阻比銅線大,相同體積電機的耗電量上比銅電機高,更費電。
“鋁代銅”亟待質量攻關
實際上,“鋁代銅”被寄予了更為深遠的意義。由于我國是貧銅富鋁國家,家電生產中使用的銅大量依賴進口,而全球銅資源也只夠使用40年。從節能環保的角度看,“鋁代銅”似乎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有專家表示,研發鋁質替代原料已經成為今后一段時間的產業重點。
不過,在眾多家電企業看來,“鋁代銅”仍然是個燙手的山芋。早在2007年就有家電行業協會人士預測3—4年后,國內市場90%以上的空調都將使用銅鋁管。但時至今日,“鋁代銅”并沒有取得突破性發展,大部分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仍然堅持使用銅作為原材料。
對此,魯建國認為,“鋁代銅”究竟可不可行,必須用質量標尺來考驗,這既需要國家標準加以界定,也需要行業進行整體技術攻關。同時,使用“鋁代銅”的產品部件,多被包在機體之內,而且從外觀上無法清楚判斷使用的是何材質,在這種情況下,廠家應在產品說明書上做出說明,還消費者以知情權。這對那些老老實實使用了成本更高的“銅”質同行們更公平。
推薦閱讀
實施兩年多的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到今年底將結束,這一消息經媒體報道后,有人擔心沒了政策補貼后的廢舊家電,誰來回收? 國家實行以舊換新政策兩年來,對拉動家電消費、提升行業景氣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同時通過回收處>>>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銅價居高家電行業“鋁代銅”爭議風波再起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30/166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