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網9月6日訊】中國平板顯示產業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小尺寸)到大(大尺寸、高世代線),逐漸崛起為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一級,但全球經濟形勢趨冷的不利以及產業技術瓶頸的到來,讓中國平板顯示產業在為全球矚目的同時,又站在十字路口選擇難點。
當前的窘境是,當國內的主要顯示技術以及競爭力還停留在LCD上時,國外競爭對手已著手AMOLED等新一代顯示技術的布局;當京東方、華星光電等面板企業運作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線產能即將釋放時,全球液晶面板市場卻正遭遇滑坡并無明顯轉好的跡象。
“今年以來,尤其是近期國際經濟的風云變幻,人們對全球經濟復蘇不確定性的擔憂增加,顯示行業走出低谷的復蘇之路將被延長”,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昨日向中國家電網表示了他對平板顯示產業外部環境的擔憂。
王東升認為平板顯示產業的發展已顯現兩種態勢:一個是,顯示面板行業經過筆記本電腦、顯示器和電視的三次市場應用浪潮,在全球市場上已經過了快速成長期而進入成熟期。另一個是,新的市場應用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強勁,全球顯示面板產品的價格仍在不斷下降。
天馬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劉瑞林對當前平板顯示產業的發展態勢更持以了超現實的態度。劉瑞林告訴中國家電網,當前一個大趨勢是,平板顯示產業正在下滑,產能過剩,利潤率越來越低,上半年日韓企業基本處于限產狀態。市場成長空間不大,行業從過去20%-30%的成長速度滑至預期的4%左右的成長速度。
如此充斥寒意的產業空間,劉瑞林甚至認為,目前已呈現出產業成熟期的特點,而下一階段就是產業衰退期。“液晶已沒什么想象的空間了,已看不到哪里還有液晶能占領的領域”,劉瑞林尖銳的指出當前面板企業的窘境。
在這樣的產業環境中,中國雖然是焦點,但中國平板顯示產業的發展還有硬傷。工信部總經濟師周子學認為,我國平板顯示產業仍面臨一些突出問題,例如產業總體規模相對弱小,企業競爭力不強,關鍵技術有待突破,原材料,元器件專用設備等本地的配套能力還不足。
劉瑞林也認為,在技術上,中國企業還處于對原有技術的改良階段,在產業鏈配套和元器件技術掌握上,中國企業還處于弱勢,在人才儲備和資金周轉率上,中國企業處于后位,而在綜合成本上卻處于高位。
那么,中國面板企業該如何選擇?中國平板顯示產業的未來在哪?
從宏觀戰略層面,王東升認為,在當今全球競爭中,無論哪個行業,已不再是一個企業對一個企業的競爭,而是一個產業鏈條對一個產業鏈條的競爭。同行企業之間不僅有競爭,更多的是合作。因此,中國平板顯示產業的伙伴們應該以更加開放的心態,構建全球性的產業鏈合作,積極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協同開發、價值共創”,共同組成完整的產業生態鏈與合作共贏圈。
從市場挖潛角度,劉瑞林認為,企業要更加透徹的了解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因為從目前的消費導向來看,所有潛在的優勢都顯的很弱,因此企業要在差異化、個性化市場上重點投入。
從政策支持上,周子學認為,在培育新型顯示技術發展上政府應給予產業扶持政策。
推薦閱讀
中國家電網9月6日訊]2011年9月5日至6日,由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下稱液晶分會)和日經BP社共同主辦的 中國北京2011國際平板顯示產業高峰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行,來自平板顯示產業的企業代表、專>>>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全球平板顯示產業寒意拷問中國業者未來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30/166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