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價格司會同經貿司、商務部市場運行司,約談17家行業協會,抑制漲價,家電行業赫然在列。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有關人士明確表示,約談的目的是為了“防范可能存在的以漲價為目的的違法行為”。
盡管以上表態略顯官方,但約談效果反倒是立竿見影。寶潔、聯合利華、康師傅等企業在受到約談告誡后,紛紛擱置了漲價計劃。與此同時,中糧集團和中紡集團的食用油“漲價夢”也泡湯了。
而家電漲價激情被澆滅,令家電企業成本壓力愈發增加。在通脹大格局下,與家電產品相關的基礎原材料過去兩年內的價格幾乎都呈大幅增長狀態,銅、塑料粒子、板材、鋁的價格,少的增長了三成,多的翻了一番甚至幾番。由此而導致家電產品的生產成本出現了大幅上漲。同時,用工成本、運輸物流成本、電力成本等都呈大幅上升趨勢。生產、管理成本的全面上升給所有家電企業帶來了沉重的經營和發展壓力。
反觀家電產品的價格卻非但沒有呈現出同等幅度的上漲,甚至許多家電產品的價格一路走低。這一方面有電子產品本身技術更新快的特性,另一方面也是長久以來惡性價格戰所帶來的弊端。
事實上,毛利率更能反映了目前家電企業的成本上漲窘況。國內最大的三家白電巨頭在去年年報中都出現了毛利率較大幅度下滑,而在此前中國各家電上市公司還真沒有出現過集體性的毛利率大幅下滑的現象。
可以說,家電企業近兩年規模和利潤的增長,主要還是對外部機會的依賴。一方面,空冰洗和小家電產品行業呈高速增長之勢,市場需求高亢。另一方面,以節能惠民、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為代表的產業政策,在刺激消費市場大幅擴容的同時,也給予了企業巨額的資金補貼。
國內市場漲價難行,家電企業已經在出口方面試水漲價了。在春季廣交會上,中國家電出口企業今年報價普遍調高了5%~15%左右,但為了保證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這一漲幅事實上遠低于成本價格的上升幅度。
推薦閱讀
繼LED、3D和智能電視之后,“云電視”又稱為彩電行業的新名詞。近日,創維、海爾分別發布各自的“云電視”,海爾更是一口氣推出“云電視”、“Haipad平板電腦”、“云Phone”等產品,組成了基于云服務的“云家庭”。>>>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家電企業漲價再議 價格走低有利消費者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30/167379.html